当前位置:南京在线>新闻>要闻>正文

现代能源体系擦亮江苏绿色低碳“底色”

        2023-02-27 来源:互联网 责任编辑:南京在线

分享到:

  到2025年,省内可再生能源占比将达15%以上 ——

  现代能源体系擦亮江苏绿色低碳“底色”

  近日,《江苏省“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印发实施。到2025年,省内可再生能源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将达到15%以上,全省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6600万千瓦以上,占总装机比重超过34%。其中,光伏发装机达到3500万千瓦以上,生物质发装机达到300万千瓦以上。一个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将为我省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现代化篇章提供清洁能源保障。

  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

  “按2022年协鑫科技颗粒硅产能26万吨计算,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11.4万吨,相当于多植树4940万棵。待协鑫科技目前规划颗粒硅产能60万吨全部投产后,则相当于每年多植树1.14亿棵。”在徐州6万吨颗粒硅项目成功投产基础上,7月,协鑫科技又一个10万吨级颗粒硅项目首套装置生产线正式投运。协鑫科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成功投产的颗粒硅技术是协鑫科技超10年潜心研发的“黑科技”,其每生产一千克颗粒硅的“碳足迹”数值仅为37千克二氧化碳当量,大大刷新了德国瓦克公司此前所保持的57.559千克二氧化碳当量全球最低纪录。

  协鑫科技取得的长足进展,是我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省可再生能源累计装机4443万千瓦,占全省装机总量的28.8%。其中,光伏发装机位居全国第三,生物质发装机位居全国第四,全省能源结构渐趋优化,可再生能源替代作用日趋明显。尤其在光伏领域,我省建立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光伏发全产业链,省内硅片、晶硅池以及晶硅组件等产量分别占到全国总产量的38.5%、38.8%和49.1%左右,产品远销海外,品牌效应凸显,形成了“世界光伏看中国,中国光伏看江苏”的名片。

  随着“十四五”及今后一段时期,全球能源将加速向低碳方向演进,以及我国将坚决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可再生能源依然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

  为此,“十四五”期间,我省将因地制宜发展光伏发,全力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稳步有序开展海上光伏建设,加快推进“光伏+”综合利用,多元化发展生物质发,科学推进抽水蓄能开发,高效多元推动非利用。

  《规划》显示,到2025年,省内可再生能源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15%以上,实现能源消费结构有新优化。根据估算,“十四五”期间,我省光伏发将新增约1800万千瓦,新增投资约690亿元;各类生物质发将新增约60万千瓦,新增投资约35亿元;抽水蓄能将新增约68万千瓦,新增投资约37亿元。

  能源改革需啃下“硬骨头”

  突出“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导向,加速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和高比例速度;突出产业和能源开发利用的协同,推动全链条发展;突出投资和效益测算,推动可再生能源平价普惠……《规划》紧盯能源转型的关键着力点,加快推进我省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

  “我省可再生能源发展成效显著,装机规模持续扩大,但仍有两大问题亟待解决。”在省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能源资源研究所所长赖力看来,第一个难点是打造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新型力系统,并推进源网荷储的一体化;第二个难点是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长效机制,特别是推进可再生能源参与绿色力市场化交易的机制。

  所谓源网荷储一体化,就是要让能源设施多能互补,通过优化整合本地源侧、网侧、负荷侧资源要素,将能源网络中生产、传输、存储、消费等环节互联互通。“源网荷储四个环节对应着不同的主体,有新能源开发企业,有网公司,还有工业用大型企业,因此多元化主体格局的利益协调统筹机制亟待创新。”赖力说。

  与此同时,可再生能源发展自身又存在诸多挑战。一方面,可再生能源能量密度低、土地需求高,长期受到土地资源、生态红线、林业、海域使用等因素制约,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不断提升,土地资源约束愈发明显,发展空间受到一定限制;另一方面,由于具有间歇性、波动性特点,而我省可再生能源力生产与省内负荷消纳呈逆向分布,省内源侧调峰资源潜力有限,导致可再生能源消纳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