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京在线>关注>科技>正文

通信套餐的“套路”为何断不了根

        2020-03-26 来源: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鲍南

  新老用户套餐不同权、套餐繁复用户难选择、定制服务不知情……这些在通信行业广泛存在的问题,有望进一步得到清理。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称,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将对中央第三轮巡视所发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整改。

  三大运营商启动整改,态度当然是积极的。但要看到,这些问题并非突然才冒出来,很多都是消费者诟病已久的老问题。就拿新老用户不同权来说,不管是哪家运营商,很多优惠套餐都是仅限新用户使用,合约期内老用户不能随便更换套餐,且流量资费也偏贵。这样的“杀熟”行为早在2018年就引发过争议,当时相关企业承诺会在一个月内整改到位,结果却是雷声大,雨点小。

  在问题整改上缺乏积极性,归根结底绕不开一个“利”字。新老用户不同权,是因为吃准了老用户“跑不掉”;套餐设置纷繁复杂,用户一旦挑错想改也只能下月生效;悄悄增加定制服务,于暗处增加话费支出,积少成多同样是营收亮点……运营商在商言商,追逐利润无可厚非,但如此营销却是在消耗其在广大用户当中的公信力。行事不磊落,缺乏基本规则意识,严重损害自身形象,对行业发展同样有害。中央巡视组及时捅破窗户纸,合民意、顺民心,正当其时。

  “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灰尘”已经很明确了,关键是后续“扫灰”的监督必须跟上。事实上,这些年来运营商改进服务的过程,就是监管不断跟进的过程。从取消漫游到携号转网,从遏制乱收费到落实提速降费,用户坚决维护自己的利益,监管部门及时回应群众的呼声,汇成了一股强大的监管力量。如今进一步解决新老用户不同权等痼疾,同样需要多方配合形成治理合力。在此基础上,或许还可以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制度建设,对运营商的违规行为给予力度更高的惩戒,从根子上杜绝“踢一脚才动一动”的行为惰性。

  作为信息化时代的基础设施之一,运营商做好服务不仅是为了增加自己的口碑,更可以帮助经济社会发展。是追逐短期利润谋得一时之利,还是算好大账履行社会责任,运营商应该拿出自己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