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京在线>社会>评论>正文

[香山评论] “真假贫困户”逃过了多少“法眼”?

        2019-02-14 来源: 责任编辑:

分享到:

“薛寨村在新班子上任之前评定的72户贫困户中,有68户是错评,只有4户是真正的贫困户。低保户146户大部分是买卖得来的。”日前,媒体披露了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葛店乡薛寨村以往在扶贫领域中的乱象——“贫困户靠关系,低保靠买卖”。基层扶贫领域中的这类“潜规则”,在不同地区均有不同程度体现。

贫困户、低保户都是扶贫的重点对象。如果连服务的对象都搞错,那么扶贫效果可想而知。按理说国家对贫困户、低保户的认定有明确的规定,只要按章办事,不会有什么错可犯。然而,就是如此严格的制度下,假贫困户、假低保户还是混了进来。而且在薛寨村72户贫困户,只有4户为真,“假”的太真实,让人不禁质疑,是明知是假一路“绿灯”,还是审核、监督形同虚设?无论何种原因,扶贫成为“潜规则”猎场,终究是让人寒心。所以,乱象要堵更要治。

自古没人愿意做赔本的买卖。花上一些钱财就能搭上扶贫大餐,谁不会动这个心思。而且,还有人牵线搭桥,假贫困户存在如此之多,也就顺理成章了。再严格的制度,执行者动了歪心思,也会被玩坏。当然,沆瀣一气是很难被发现的。但是,监督部门也参与其中吗?下基层走访难道只停留在纸上吗?如果真的走进贫困户的家中去看看,还会有这么多假的吗?也就是说监督成了“瞎子”,甚至是“聋子”。

扶贫资金就是“唐僧肉”,如此金贵为何管理如此之松?只能说上级领导对资金去向都不重视,钱花出去最重要,花在哪里不重要。可是,扶贫资金为的是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不是项目,不是政绩,更不是数字游戏,应该用在刀刃上。贫困户掺假到如此地步,不单单是下面干部胆量大的问题。

扶贫任务确实很重,但是,这不是松懈的理由,更不是监管不到位的借口。一日扶贫,就要有一日的扶贫心。贫困户造假,低保户买卖,虽在基层,但是暴露的问题不止是基层。扶贫资金如果都喂了蛀虫,伤的只能是民心,更害了扶贫事业。所以,扶贫路要修的坚实,更要走的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