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京在线>社会>评论>正文

同声合韵,苏港携手向未来(2)

        2022-08-01 来源:互联网 责任编辑:南京在线

分享到:

  今年6月27日清晨,升国旗仪式在江苏如东实验中学和香港汉华中学同时举行,两地学生跨越山水,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及两校结谊5周年。目前,苏港两地在教育领域已全面建立大、中、小学三个层面校际交流机制,两地高校在培训、学术和科研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江苏也成为香港学生内地求学主要目的地,省内有27所高校获得港澳学生招生资质。

  2020年12月10日,和铂医药(苏州)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截至2021年末,全省累计港交所上市企业110家,募集资金超1455亿元人民币;累计发行债券145只,融资总额超254亿美元。

  江苏泰丰化工有限公司是一家港资化工企业,多年来通过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先后获得10多项专利。2020年,江苏泰丰化工有限公司李亚栋院士工作站获得省级院士工作站立项,成为在苏港资企业参与建设的90余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院士工作站之一。在江苏,港资企业参加实施了200余个省科技计划、50个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20余个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2021年省苏港澳科技合作计划共受理江苏企业与香港、澳门合作项目22项,择优立项支持8项,省财政拨款630万元。

  省卫生健康委积极推动与香港在智慧医疗、外科、免疫科、中医药研发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两地医疗机构加强医学交流,江苏省级机关医院与香港大学签订糖尿病、肥胖症、内分泌等专科合作协议,香港医艺盟“系心中国医者”医疗团队在江苏为200多例孤残儿童实施了诊疗。

  2018年4月,在香港维多利亚公园举办的“水韵江苏·相约香港”江苏文化嘉年华活动人气爆棚,江苏美食、非遗技艺、特色文艺演出吸引近10万香港市民参与。2019年6月,江苏在第33届香港国际旅游展上成功推出“研学南京”“西游圣境,山海福地”等文化旅游线路。

  机制稳健,苏港血脉相连一起向未来

  苏港合作发展结出累累硕果,得益于两地在交流合作机制方面的不断完善和创新。

  2011年以来,江苏围绕“政府推动、企业为主、市场配置、长期合作、滚动发展”的原则,完善创新合作机制,稳步建立互利共赢的区域合作关系,与香港特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在科技、文化、教育、旅游、医疗卫生、金融、人才培训、公务员交流、社会管理等领域签署了30多项合作协议。

  2014年起,苏港合作联席会议每年一届、轮流在苏港两地召开,总结前一年合作情况,谋划来年合作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如今,苏港合作联席会议已成为两地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的重要机制,为苏港两地建立了稳定、有效、机制化的交流合作平台,不断为两地发展注入新内涵、增添新动能。

  继以经贸合作为主的苏港合作联席会议后,苏港融合发展峰会成为推动两地多领域合作的又一有力引擎。2017年9月,首届苏港融合发展峰会在香港成功举办,成为两地常态化合作高端平台。2019年11月,第二届苏港融合发展峰会在南京成功举办,峰会吸引来自苏港两地政府、商会、社团、高校、青年组织等450位嘉宾出席,现场签署246.5亿元投资项目和500亿元金融支持项目。

  已连续举办11届的苏港澳青年发展论坛是涵养爱国爱港爱澳新生力量的重要平台,吸引了苏港澳2300名青年精英直接参与,辐射带动近35万青少年开展交流合作,有力促进了两地青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香港大学生暑期实习计划”举办9年来,吸引了香港中文大学、理工大学、浸会大学等20余所高校600余名香港大学生在江苏实习锻炼。

  在长期稳健的交流合作机制和多层次的经贸人文活动推动下,苏港两地民间交往不断密切。

  商汤科技香港公司总经理尚海龙介绍,作为一家人工智能领域的“独角兽”企业,商汤科技与江苏企业有着紧密的业务联系,公司更是有大量的科技人才来自江苏,这正是“国家所需、港澳所长、江苏所有”理念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