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金晶)近日,在宜兴瑞德蔬果批发市场,新建的动车集中充场所令人眼前一亮,其带来的便捷充体验更是让市场内的商户连连称赞。然而半年前,这里还是另外一番模样。这一切的改变,还要从一份诉前检察建议说起。

去年12月,宜兴市人民检察院在履职过程中发现,瑞德蔬果批发市场内存在动车飞线充、机动车占用消防车道、消防车道标识不清等安全隐患。根据相关规定,检察官立即向责任单位制发诉前检察建议,督促其开展专项整治。
此后两个月,市场内清除100多个线路故障点、新装100多个充桩、增加2处消防车道……一系列举措有效打通了灭火救援的“生命通道”,让市场内的消防安全环境得到有力提升。

“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必须下足绣花功夫,完善社会治理,攻坚整改民众身边的‘揪心事’,在为民解忧中持续擦亮文明底色。”宜兴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志钢表示,近年来,该院持续推进“铁脚板进网格”,70名员额检察官和检察官助理常态化对接全市各村(社区)综合网格,深入了解民众急难愁盼问题。
针对民众反映强烈的环境卫生、机动车占用消防通道、寄递行业泄露个人信息等问题,宜兴市人民检察院先后制发了400份检察建议,督促相关行业开展专项治理。
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同样体现在其对待特殊群体的态度上。近年来,宜兴市人民检察院强化与民政、乡村振兴等部门的对接,加强检察环节的救助力度,累计发放救助金73万元。
办实事、优服务,是提升民众生活质量和城市发展品质的有力之举,也是展现城市文明的“题中之义”。近年来,宜兴市人民检察院多措并举,全力提升检察服务质效,为此间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持续发力。
在常态化开展公开听证的同时,宜兴市人民检察院与司法部门携手设立人民调解工作室,并在刑事案件和解中发挥“老娘舅”的作用。
窗口服务是展现城市文明的“名片”。宜兴市人民检察院主动察民情、听民需,就窗口部门接待服务制定出台八项便民利民举措,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文明规范接待工作的通知》,从统一接待窗口、热情有序引导,到规范接待处置、完善应急预案等,积极践行司法为民理念。
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离不开青山绿水。近年来,在“美丽河湖行动”“太湖蓝藻处置”“非法码头整治”等涉水、涉大气领域法律监督活动中,宜兴市人民检察院会同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多次深入基层一线,全面开展巡查、走访和座谈,提高整治震慑力。
“今年,我们将加强与生态环境部门的协作配合,推进生态环境源头治理和市域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张志钢说。
据悉,在今年4月7日召开的联席会议上,宜兴市人民检察院与宜兴生态环境局共同研究部署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公益损害风险防控工作,双方就建立齐抓共管、紧密合作的公益损害风险防控共同体,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达成一致,积极落实“公益守护人”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