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京在线>社会>评论>正文

同声合韵,苏港携手向未来

        2022-08-01 来源:互联网 责任编辑:南京在线

分享到:

  同声合韵,苏港携手向未来

  ——写在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纪念日前夕

  7月1日,香港将迎来回归祖国25周年纪念日。

  从扬子江畔到狮子山下,吴侬软语和岭南小调同声合韵;从长三角到大湾区,长江水与香江浪波澜与共。

  江苏与香港的合作交流源远流长,苏港合作交流成果持续推进两地发展,不断惠及两地人民。茉莉紫荆交相辉映,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行稳致远,经贸密切合作互利共赢

  2021年12月,港华智慧能源与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智慧能源产业基地项目战略合作协议。“江苏是我们投资合作规模最大、发展最好的省份,未来将拓展数字经济等新兴合作领域。”港华智慧能源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暨营运总裁邱建杭说。

  香港是江苏第七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外资来源地、最大境外投资目的地,双方经贸合作涵盖现代服务业、科技研发、物流运输、信息咨询、金融保险、证券服务、旅游和服务外包等多个产业。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香港在江苏省累计直接投资项目32691个,实际利用外资金额2233.9亿美元,江苏省经核准在香港设立境外投资企业(机构)1966家,中方协议投资额248亿美元。

  为全面推进与香港互利合作,江苏积极出台措施优化涉港营商环境。2020年1月,江苏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深化苏港澳多领域合作若干措施》(简称“26条措施”),成为促进苏港澳三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深化合作的有力举措。“26条措施”出台后,在香港各界引发热烈反响。时任香港江苏社团总会会长唐英年这样评价:“26条措施”涵盖贸易、金融、投资、科研、创新、基建、教育、公益、人才等多个领域,兼顾企业及个人,为苏港澳三地全方位交流合作铺平了道路。香港中华总商会永远名誉会长蔡冠深表示:“26条措施”覆盖领域广、创新多、力度强,有助进一步深化推动苏港澳三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此外,江苏陆续成立省涉港澳法律专家服务团、南京港澳仲裁院、省港商投资企业服务协会等机构,均为国内首创。这些举措有利于香港企业融入江苏发展大局,拓展新的发展领域,增强香港投资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作为全球最大的房地产服务商之一,戴德梁行于2008年在南京设立分公司。戴德梁行在江苏的核心业务涵盖物业管理、设施管理、租赁代理、资本市场及顾问服务等,服务对象从外资企业为主发展成70%以上是国企和民营企业。戴德梁行南京分公司总经理汤耀光感慨地说:“改革开放给江苏带来快速发展和巨大变化,我们也是最直接的受益者。”

  2020年1月,港资企业欧康维视投资1.5亿美元在苏州吴中开发区新建生物医药总部项目。次年10月,欧康维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新工厂开业,成为国内目前已建成最大、最先进的眼科制药厂。公司CEO刘晔表示,项目的顺利完工投产离不开当地政府给予的大力支持。

  在苏港密切的经贸往来中,合作高地不断崛起。苏州是内地外资密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与香港经贸往来频繁。2021年苏州对香港贸易总额190.4亿美元,同比增长30.9%,占比4.9%。今年1-3月,苏州对香港贸易总额43.15亿美元,同比增长4.4%。近年来,苏州不断推动在苏州的港资企业和香港同胞积极融入“双循环”,与香港共谋发展、携手奋进。苏州正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集群,香港贸易发展局总裁方舜文认为,香港有国际水平的生物科技及医学研究,双方可以强强联合,打通生物医药全产业链的合作。

  携手同行,多领域深入交流成果丰硕

  南京晨光1865产业园展厅里,陈列着与香港金紫荆广场同比例缩小的紫荆花雕塑。由江苏晨光集团打造的雕塑“紫荆花”1997年从南京来到香港,绽放至今,诉说着江苏人民和香港同胞的情谊,也见证两地的交融与发展。

  苏港合作面已由经贸深度合作拓展到更广泛的领域,尤其在科教文卫领域合作成效更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