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武汉3月12日电 题:江晓静:疫情“暴风眼”上的“守望者”
新华社记者贾启龙、黎云
57岁的江晓静在临床一线与传染病斗争已有34年。她原本想等春节一过,就打报告退居二线。然而,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她的计划。
疫情发生后,中部战区总医院发热门诊就诊人数每天都在增加。作为中部战区总医院专家组组长的江晓静,时刻关注着疫情动向。她穿着防护服“泡”在各个病房中,详细询问每一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感受,分析他们不同阶段的病情变化。
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她撰写了《中部战区总医院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并尝试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对患者因症施治,效果明显。
那段时间,江晓静每天工作到凌晨。每次查房后,她就直接到办公室里休息。即使到了凌晨,她还在微信群中了解患者情况、跟进指导临床护理。
在科室的微信群里,至今留存着几百张图片,上面详细记录着每名患者输液、喝水、用餐等“入量”数据和排尿、排便等“出量”数据。
江晓静的严谨在医院是出了名的。护士站的留言板上详细记录着发热患者的体温,不仅有定时的体温数据,还有“日间最高”“夜间最低”等记录。
“每次交班,江主任都会了解病人的各种数据。”护士长周勤说,“从护理计划的落实到不同患者的输液速度,从一日三餐到心理疏导,江主任盯得很紧,直到拿出一套很精细的个性化方案才罢休。”
江晓静认为,必须针对患者身体指标的变化,精准采集信息,为“一人一策”综合施治提供依据。
感染内科有个秤,江晓静要求患者吃饭前后都要称一次,精确到克。她还要求饮水要用烧杯精确到毫升,“有的患者水补多了,就会出现肺水肿、心衰等症状,导致病情加重,因而输入量必须高度精细化。”她说。
在江晓静负责的传染科,许多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经过治疗后,被转入普通科室。她的绝招就是死死盯住病情变化的“窗口期”。
一次,科里收治了一名轻症感染者。但在江晓静看来“实则不然”。
“肺部CT显示,患者多个位置被感染。目前,症状很轻,但要特别关注。”江晓静给患者使用了心电监护仪,每天查看各项数据10余次,并叮嘱护士严密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
第5天,患者各项监测数据“上蹿下跳”。江晓静马上对患者实施抢救,最终患者转危为安。
“要在患者病情滑向悬崖之前拉住他。”这是采访江晓静时听到的最多的话。目前,“一人一策”的综合治疗方案拓展到全院10个病区。
黄昏里,特战队员战斗火力全开
陆军某旅掀起练兵备战热潮 斗志昂扬投身火
障碍训练“示范讲堂”开始啦,一起练起来!
战“疫”不松懈 练兵不停歇
海拔4900米,巡逻兵与冰河相伴
训练场地樱花开 武警安顺支队开启“浪漫”
西藏阿里:武警官兵10余小时抢通“生命通道
【他说战疫】纽约时报:特朗普对新冠
各国愿与中国加强合作 “中国药方”
外媒:NBA球星杜兰特确诊感染新冠病
外媒:受疫情影响全球 这10种产品将
切换“战场”,中国高科技助力海外疫
最新!新增境外输入54例,浙江新增1
双重“警钟”!钟南山建议保持现有防
习近平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
苹果的禁忌 苹果的这个部分千万不要
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特别峰会上
【他说战疫】日本加强对美国入境管制
酸奶的禁忌 这种饮料并不是老少皆宜
洋葱的禁忌 这个蔬菜千万别吃过量
核桃的禁忌 上火时千万别吃这一物
反击历史虚无主义不能止步于法庭宣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