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京在线>新闻>国内>正文

文明交融之光照耀未来——习近平主席的“文明观”启迪世界

        2021-05-17 来源: 责任编辑:

分享到:

新华社北京5月16日电 题:让文明交融之光照耀未来——习近平主席的“文明观”启迪世界

2019年5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向世界宣示中国的文明主张——

“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既需要经济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

两年来,中国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为疫乱交织的世界贡献更多文明智慧,注入更多文明力量。

当前,世界尚未走出新冠疫情阴霾,气候变化等新挑战日益凸显,人类需坚定前行的方向,汇聚向上的力量。只有秉持和合理念,加强文明对话,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有容乃大 以文明智慧促进和平发展

孟夏时节,万物并茂。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的魅力所在。”

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到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从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到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习近平主席在多个重要国际场合阐述新时代中国的文明观,为深刻演变的世界带来启迪。

俄罗斯著名汉学家塔夫罗夫斯基对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的演讲记忆犹新。“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聆听了演讲,演讲的意义远远超出文化范畴,习近平主席希望不同文明之间加强交流互鉴,以推动世界和平发展。”

环顾全球,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激荡。“文明优劣论”“文明冲突论”“制度对抗论”沉渣泛起,搞“小圈子”、组建“价值观同盟”、挑起意识形态对抗等做法令人忧心。冲突还是合作,倒退还是进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如何看待和处理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

“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习近平主席以茶酒巧喻,阐释文明的多样性与包容性。

中国的文明观植根于中华文明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和合共生等价值理念,是中国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文化基因与理念源泉,也为各国携手战胜挑战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心系天下,展现担当。中国坚定支持联合国在国际治理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和应对气候变化多边进程作出贡献。中国还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第一大维和人员出兵国,迄今累计派出4万余人次维和人员。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发起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人道主义行动,为多国提供医疗物资并分享诊疗技术,兑现将疫苗作为国际公共产品的承诺,赢得广泛赞誉。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国始终秉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倡导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为系牢世界和平纽带,夯实各国发展根基不断贡献中国力量。

美人之美 为对话合作注入文明力量

金面具残片、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三星堆“上新”的500多件文物,令人惊喜赞叹。文物专家指出,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神树与玛雅遗址出土的木棉圣树有异曲同工之妙,表明两种文明可能拥有相近的宇宙观。

回望历史,人类社会正是在不同文明交流的驱动下发展前行。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与世界其他文明对话交融的脚步从未停歇。古丝绸之路上的文明交流佳话,正在新时代的春风中续写篇章。中国与世界各国在人文、艺术、考古、教育等领域的交流广度和深度远超往昔,架设起民心相通的桥梁。

墨西哥奇琴伊察玛雅文明遗址、希腊雅典卫城博物馆、埃及卢克索神庙、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古城、印度马哈巴利普拉姆古寺庙群……习近平主席出访的“文明足迹”展现中国对其他文明的尊重欣赏,呈现不同文明相知相惜的画卷。

从托尔斯泰、莎士比亚、海明威、泰戈尔等文化名家,到《战争与和平》《哈姆雷特》《老人与海》《飞鸟集》等文学典籍,从玄奘西行、郑和下西洋、骠国王子出使盛唐,到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琉璃器、阿拉木图的冼星海大道,在与海外政要、友人交流交往时,习近平主席常常谈起不同文明瑰宝和中外文明交流往事,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强调每种文明都有其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疫情期间,《洪湖水浪打浪》的悠扬旋律,回荡在意大利总统府为支持中国抗疫举办的音乐会上;中国抗疫题材电视剧《在一起》在伊朗国家电视台播出,令伊朗民众感受到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中国与亚洲多国开启“经典著作互译计划”,正将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共识变为现实。

跨越山海,相聚云端。德国多家主流媒体平台直播中国牛年春晚,马耳他民众跟着中国师傅在线学习太极拳,西班牙网友在三维场景中沉浸式体验龙泉青瓷的烧制过程……借助新技术,中华文化走进全球各地更多寻常百姓家。

中华文明的瑰宝中医药也在这次抗击疫情的战疫中大放光彩。许多中国药企的中医药产品海外订单激增,乌兹别克斯坦开设首家中乌传统医学中心,中白工业园迎来首个中医药产业项目,上海合作组织举办首届传统医学论坛视频会议……

和合共生 让文明之光点亮美好世界

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的九层神庙,来自中国的文物修复专家在疫情中坚守。

九层神庙位于“加德满都谷地”世界文化遗产核心区。2015年,九层神庙在尼泊尔大地震中损毁,两年后迎来中国文物修复专家。疫情以来,中国专家克服医疗条件、采购材料、组织工人等方面的困难,基本完成九层神庙建筑群文物建筑主体修缮。

马来西亚新亚洲战略研究中心主席翁诗杰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当前形势下尤为迫切,中国努力推进文保、减贫、生态等领域的对话合作,夯实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

植根于中华文明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为人类文明思想宝库作出的重大贡献。从国家间双边命运共同体,到中拉、中非、中阿等多边命运共同体,再到海洋命运共同体、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等,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日益丰富完善,为共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提供明确指引。

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一带一路”呈现出强大韧性与澎湃活力,健康丝绸之路、绿色丝绸之路、数字丝绸之路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发力点。

中华文明崇尚天人合一、天下大同。“一带一路”的绿色底色日益鲜明,文明成色越来越足。在全球减贫成果遭疫情打击之际,中国积极投身国际减贫合作,在东南亚国家打造扶贫示范村,在非洲国家开展农业培训,令世界感佩中华文明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处世之道。

文明如水,润物无声。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为建设美好世界注入深厚持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