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京在线>新闻>国内>正文

医养融合,幸福养老不是梦

        2022-06-20 来源:互联网 责任编辑:南京在线

分享到:

  今年全省计划结对签约医养结合体1644对——

  医养融合,幸福养老不是梦

  6月8日,南京又一个医联体康养项目落地——南京市中心医院和养老机构银城康养正式签约,联合提供医养结合服务,满足社区老人多元化医养需求。

  根据前不久我省出台的“一老一小”服务清单的部署,多部门联合制定系统化方案,在医养结合方面提出新举措,以回应老年人对高质量医养服务的诉求。

  医养“牵手”,

  实现就近资源共享

  在南京银城君颐东方国际康养社区,86岁的陆爷爷正在进行术后康复,每天一次的康复训练可改善他脑梗术后的偏瘫症状。

  “康养社区目前住着200余名老人,楼上养老,楼下配套医疗。”康养社区护理部主任李丽丽告诉,机构配备专业医生、护士、康复师和护理员。医生负责慢性病的控制治疗与突发情况的紧急救援;护士按时给药,定期量血压、血糖和血脂,提供膀胱冲洗、换尿袋、打胰岛素等医疗护理服务;康复师则负责对老人进行康复训练。流程、操作、考核一律标准化。

  截至2020年,我省60岁及以上人口达1850.53万人,占总人口的21.84%,比全国高3.14个百分点。江苏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80岁以上高龄老人患慢性病比例达85.3%;全省失能、失智老年人超过135万,全社会健康养老服务压力日益凸显。

  截至去年底,全省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性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比例达71.6%;建成二级及以上老年医院21家、护理院310家,数量均居全国前列。但如何将现有医疗资源和养老服务资源合理嫁接、深度融合,为老年人提供就近、普惠、专业的服务,还需要多部门协作联动。

  南京市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处处长傅晓红告诉,养老院“牵手”医院,南京市中心医院和银城康养不是第一家签约的医联体。仅在南京,医院与养老机构合作签约的已有203对,与日间照料中心“牵手”的已有209对。

  按照部署,今年全省将全面推进地理位置临近的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签订合作协议,计划全年新增签约1644对,签约率将从60%提高到74%。

  傅晓红坦言,实际探索中还存在“牵手”不紧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医养结合后服务不到位、不规范、信息不对称等,亟需探索新路径,缓解医养结合中医疗资源紧缺的矛盾。

  提升质量,

  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在南京钟山银城梅园颐养中心,老人平均年龄达85岁,“高龄老人处于多病共存状态,需要养老院随时提供便捷医疗服务。”该中心院长周英霞说,养老院亟需与医院合作,由大医院专家每周到养老机构提供2至3次现场查房,满足养老机构需求。

  同时,医院方面也需要养老机构的力量。“从去年就诊人群需求分析看,住院患者平均年龄68.6岁,老年科患者平均年龄80岁,主要患有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病、高血压等老年慢性病。”南京市中心医院公共卫生科副主任曹娜介绍,打造医养结合型医联体,服务效果不逊于医院,还能降低医院压床率,促进床位资源合理配置。

  为让更多老人享受高质量的医养服务,今年,省发改委、省卫健委和省民政厅将联合施策,鼓励医疗机构拓展养老服务,将医养结合机构纳入医联体、医共体建设,建立医养协作和“双向转诊”机制,发展社区嵌入式医养结合机构。年内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康复护理床位占比要达到30%以上。我省还鼓励符合条件的培训疗养机构转型发展养老服务。

  “今年养老服务的重点任务是聚焦失能失智老人照护需求,提高长期照护服务能力。”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到年底,全省养老机构护理床位占比将达67%,还要引导养老机构专门设置失智老年人照护专区。

  据悉,南京市中心医院作为南京首家三级公立老年病医院,正在主导改造一座占地5700平方米的公益性养老院,主要面向失能半失能和失智老人。院党委书记印小荣介绍,他们在多方探索,推动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结合,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医养结合的养老院预计今年底交付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