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京在线>新闻>时局>正文

[详细]

        2020-03-26 来源: 责任编辑:

分享到:

 薛家明   从10月1日起,新实施的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应当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对应取得许可证的还应当审查其许可证。记者调查发现,一些网络外卖平台存在审核不严的情况,致使无证餐厅在平台上“畅通无阻”。近期,深圳市市场稽查局查处了多家在网络平台售卖食品的非法营业商家,并对“饿了么”“美团外卖”“大众点评”“淘点点(口碑外卖)”进行立案调查。(11月10日  新华网)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句话清晰的展现了当前外卖APP的经营现状。一方面,餐饮O2O的市场规模,不断放大。预计到2015年年底,我国餐饮行业O2O市场规模将达到1200亿元左右;“美团外卖”“饿了么”等APP,连续获得融资,持续做大做强。另一方面,图片上“高大上”,网下“脏乱差”的问题,在外卖平台屡见不鲜。比如,香喷喷的“鳕鱼排饭”,竟来自脏兮兮的“出租房”;秀色可餐的“香Q鸡饭”,居然是三无食品;物美价廉的“精品套餐”,其实是毫无保障的“黑心套餐”…….。   外卖APP上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原因无非有两个。一是,经营平台没有当好“守门员”。《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应当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对应取得许可证的还应当审查其许可证。”但部分外卖平台审核不严,甚至没有餐饮服务许可证,厨师没有健康证,也可以一路绿灯。城门失火, 岂能不殃及消费者?二是,网上食品监管的滞后。在线下,工商、食药监等都会主动出击,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但在网上,怎么管、那个分局来监管,还是一个模糊地带。这就给了“黑心食品”泛滥的空间。   外卖APP充斥“无良食品”,首先危害的是“舌尖上的安全”。但其殃及的不止是消费者,也影响自己的用户评价。“手指动一动,美食送上门”。这是外卖APP最大的比较优势。但假如,每次吃完外卖,顾客都会闹肚子、蹲厕所,恐怕消费者离开的不止是无良的买家,而是整个外卖平台。如此一来,比较优势就会沦为比较劣势。而目前外卖020业务依然是靠烧钱制造规模,并未真正盈利。假若,不能保持顾客黏性,美团、大众点评,这种“结婚”抱团,也只是饮鸩止渴。因此,外卖APP应主动自我净化,拥抱消费者。   当然,维护“舌尖上的安全”,不能只把“宝”押在消费者用脚投票和外卖APP自我革新上。首先,食品监管部门应该紧跟时代步伐,主动“上网”,严查外卖APP上的不良商贩,祛除市场糟粕,维护“舌尖上的安全”。   更重要的是,针对第三方平台的处罚,不能点到为止。新闻中,4家APP将面临5万元至20万元的处罚,但对这些动辄融资亿元的APP而言,岂不如蚍蜉撼树?其实,有关部门并不是没有“尚方宝剑”。《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网站提供者未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审查许可证,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令停业,直至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许可证。监管部门将“尚方宝剑”砍准、砍狠,才能以儆效尤,彻底净化O2O市场。言及于此,维护网上舌尖安全,“宝”该押在哪?相关部门应该心有戚戚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