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苏州6月24日 ( 钟升)夏至已过,暑意渐浓。24日,在阳澄湖畔的江苏昆山巴城镇,大闸蟹的个头逐渐饱满。这一时期的大闸蟹被称为“六月黄”,苏州民间有云:“忙归忙,勿忘六月黄。”从这时开始,阳澄湖大闸蟹开始陆续爬上老饕们的餐桌。
巴城镇养殖大闸蟹的历史悠久,有着“天下第一蟹城”的美誉。为了适应新形势,蟹农们开始在传统养蟹方式中融入新科技,在保护环境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大闸蟹的品质。
位于巴城镇的昆山阳澄湖现代渔业产业园(昆山市阳澄湖生态高效渔业发展有限公司),今年5月刚获评首批江苏省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智能化典型基地(园区)。
走进园区,只见渔业机器人负责投饵、用药,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池塘养殖水质环境,微孔底增氧设施根据水塘情况及时增氧。通过引入一系列现代化设备,实现了养蟹全程机械化智能化。蟹农用一部手机就能及时了解水质等情况,科学投喂养殖,完成水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
据园区负责人介绍,园区自2021年开始示范推广“旋耕底泥施肥复合种草技术”和“河蟹肝胰腺坏死综合征生态防治技术”,通过推广微生态制剂调控、水草养护、科学增氧等技术手段,令河蟹肝胰腺坏死综合征发病率降低20.6%,养殖户亩均效益增加350元(人民币,下同)。增氧设备的投入,则解决了困扰蟹农的大闸蟹缺氧问题,每亩大闸蟹的投放密度可以增长近一倍。
在大闸蟹量、质提升的同时,产业园自2020年起,对7800亩养殖池塘先后进行了高标准改造,总投入资金达2.2亿元。园区内全面实施池塘养殖循环水工程,采用排水沟湿地、净化塘和河道湿地三级尾水净化,实现养殖尾水循环回用或达标排放,形成园区养殖大循环;通过种草放螺、微孔增氧结合微生物制剂水质调控,形成池塘养殖小循环,生态效益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