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京在线>社会>爆料>正文

践行新理念 奋进新天府

        2020-03-26 来源: 责任编辑:

分享到:

  2018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莅临四川视察。两年来,美丽蓉城在一路奔跑中,迸发出发展质量更高、城市品质更高、幸福指数更高的激昂之势,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行,紧紧扭住新发展理念走高质量发展新路,成都明晰思想指引,确立根本遵循,坚决打破受旧观念束缚的“坚冰”,坚决纠正不符合新发展理念的认识和行为,把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作为检验各级领导干部的一个重要尺度,引导各级干部在思想观念和发展理念上进行深刻变革,不掉链子,撸起袖子,从市情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推进落实,以更多务实行动和举措,带领群众胼手胝足的勤劳奋斗,朝着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世界文化名城不断迈进。

  创新发展奏强音

  天府新区成都科学城把创新体系建设作为首要任务,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中勇立潮头,吹响“创新为魂、科技立城”集结号,打好“规划对接、平台对接、项目对接”组合拳,引入“大院、大所”和大学”与企业深耕合作就地转化科研成果,种好创新“试验田”,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和研发机构纷纷移到这片创新热土,创新要素加速集聚,包括人工智能、医疗康养、信息技术、高端装备、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众多领域,跑出创新“加速度”。打破常规发展,用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活力四射,吸引中外“才缘”广纳四海“智汇”,“九天开出一成都、万企同兴新天府”。

  天府新区是“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要“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天府新区以“状态满弓、激情满格”的状态,加快建设面向全球配置资源的对外开放经济高地、西部地区最具活力的新兴增长极、新时代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样板。2019年11月,“一带一路”商会联盟在天府新区成立,建立区域商会、企业间协作发展体系,以国际工程承包、机电成套设备进出口及能源和电力项目咨询专业服务供应商为主营业务,助推“中国制造”走出国门。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成都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牵动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坚持用简政放权的“减法”换取创新创业的“加法”,给人才“松绑加油”,透过匹配人才公寓和产业园区住房,强化人才住房定向筹集、精准供给等环境,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造的热情;给企业“松绑解绊”,透过建设标准厂房、专业楼宇,为企业提供集研发设计、创新转化、场景营造、社区服务于一体的高品质产业空间等举措,发挥企业和企业家主观能动性;给创新“牵线搭桥”,透过定期发布、有序迭代“城市机会清单”,以行业发展、生产生活需求为导向,提供以创新驱动的新技术、新产品应用“试验场”和以消费驱动的市场机会的场景供给途径,激活创新“一池春水”。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新型研发机构在蓉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国家级创新平台总数达198家,位居中西部第一,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过41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5000家,发展更多优质企业,创新产业成为经济增长“主引擎”。

  坐落在天府生命科技园成都盛迪药业有限公司,紧绷创新之弦,把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第一动力,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畏艰难、破困攻坚,专注于进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个创新药物的开发、高品质仿制药研究,产品涉及抗肿瘤药、手术用药、性激素等多种疾病治疗领域用药,创新源头供给能力提升,入选 2019年全国高科技高成长50强。

  创新活跃度高、创新氛围浓厚,也正是千千万万拓新者、探索者扎根成都的理由,让蓉城大地成为创新创造活力奔涌的丰沃之地,“千年蜀都”多了一张“创新名城”的名片。

  协调发展新格局

  成渝地区是西部人口最为稠密、产业最为集中、城镇高度密集的区域。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成都牢固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尊重客观规律,发挥比较优势,“东进”战略快马加鞭,重大项目的布局向东延伸,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东移,带动新增就业人口东移,推进东部新区“精筑城、广聚人、强功能、兴产业”快速崛起,做强与重庆相向发展重要支撑,相互协作、共同实施,唱好“双城记”,强化重庆和成都的中心城市带动作用,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助推高质量发展。

  成都健全与广西、云南、贵州、西藏等西部省区市合作机制,完善西部陆海新通道共建机制,与南宁、贵阳、钦州等重要节点城市签署合作协议,建设川桂国际产能合作园,共同构建国家“一带一路”向西、向南开放的战略支撑核,开拓东南亚市场。与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协同发展,加强产业功能互补与合作互动频繁,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要城市群城际对接合作不断走进,分批组织干部赴京沪深等先发地区考察培训和实践历练,学习先进经验,深化交流合作,承接产业转移,拓展更加广阔的空间。

  作为四川“主干”的成都,加速发展的同时,肩负“主干”重责,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立足服务治蜀兴川,拿出具体的“干货”,发挥“主干”城市辐射引领带动作用。聚焦产业共融,“成都企业市(州)行”活动累计签署投资项目238个,举办对接市(州)产销活动100余场,共建联建农业基地264个,建立“研发设计在成都、转化生产在市州”“市场销售在成都、种养基地在市州”的产业互动模式成效明显。聚焦医教共享,推动成都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向市州延伸,推进区域内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无缝对接,选派420名优秀教师赴“三州”支教,与8个市(州)互相开放医疗卫生专家库,合作共建重点专科,推动医疗人才联合培养,共同提升医疗卫生水平。聚焦绿色共保,跨界协作在岷江、沱江流域和湖库自然保护地深入实施“清废”“绿盾”等专项行动,共建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强化都江堰平原灌区生态保护,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助推构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聚焦人才合作,签署干部人才工作协同发展框架协议,与省内市州互派挂职干部193名,选派1700余名干部到甘孜、阿坝、凉山等地开展援藏援彝和贫困村驻村任职,引导各级干部在服务全省大局中找准定位、主动作为。通过与省内其他市州积极互动、抱团努力,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

  成都平原经济区同城化一体化发展,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成都与德阳、眉山、资阳秉承“四市一座城、规划一张图、交通一张网、产业一条链、出行一卡通”的同城化理念携手共进,四市交通同城化发展作为“先手棋”,已实现公共交通“一卡通”,城际铁路公交化运营,构建快速、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低成本的互联互通综合交通网络进入密集施工期,在空间治理、产业转型、营商环境、生态环保、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方面热潮涌动、热点不断,成德绵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从新的起点出发,提高经济集聚度、区域连接性和创新协同效应势头强劲。

  开放发展创佳绩

  构筑开放型经济新体系高质量发展添新动能。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挂牌两年来狠治“卡脖子”顽症,从企业最渴望解决、最难办的事情上提速,打造“手续最简、环节最少、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办事流程,建立健全“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键回应”机制,升级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应用服务功能,完善开放口岸和国际供应链服务体系,为涉外企业、跨国机构、外籍人士和外向型企业提供集成一站式服务。持续营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引来金凤凰,激发生产力,保持强劲的竞争力,新登记各类企业6.069万户、注册资本(金)5357亿元,进出口总额跃居全国综保区第一。

  开辟国际物流新通道,提升通江达海、承东启西、联南接北区位优势。从成都出发的中欧班列是全国规模最好、开行量最大的,已经打通四个方向通道,向西开行经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到达波兰罗兹的班列,北向经内蒙到达俄罗斯的通道,南向经广西钦州港班列下海到东盟各国,东向打通长三角、珠三角城市通道连接日本、韩国、台湾地区,出入境货运量、货值大幅增长。优化完善通达国际航空枢纽、全球区域经济中心和世界主要旅游目的地的国际客货运航线网络,双流机场国际(地区)航线达122条,2019年旅客吞吐量达5600万人次,位列世界最繁忙机场24强。依托“水、陆、空、铁”立体化多式联运通关服务体系,开展“万企出国门”活动,重构生产链、供应链、物流链,许多企业实现“买全球、卖全球”的转型升级。

  参与国际竞争持续发力,高端汇聚“引力场”持续增强。在蓉落户世界500强企业达301家,105家境外世界500强企业在蓉增资扩股或增设新项目。“中国-欧洲中心”成立两年来推动经济、科技、能源、环境、教育、金融、文化多项合作项目来蓉“落地”。中德中心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中法生态驻法国投资促进服务中心、风神物流西部物流中心等项目建成投运,中韩创新创业离岸孵化合作基地正式揭牌,中日产业合作园区加紧推进。外商投资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放平台能级不断增强,成都获评2019“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同时,成都有17家外国在蓉领事机构,成都国际友城和友好合作关系城市共有100个,建设西部对外交往中心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2021年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将在蓉举办,成都正在高质量高标准做好大运会各方面筹备工作,确保以一届精彩圆满的盛会呈现给世界。

  绿色发展更美好

  兴隆湖畔风景如画,而这只是成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治理污染不讲条件,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修复生态不打折扣,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控空间不让分毫,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成都着眼长远、聚焦现实,不遗余力接续推进。让城市“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的胜景重现,让百姓“坐城观山、推窗见绿、仰望蓝天、俯掬清波”的愿景呈现,在公园城市中“慢下脚步、静下心来,亲近自然、享受生活”,成为新时代展现 “天府之国、宜人城市”的鲜明特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调“优”生态布局,在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约束下谋划发展;调“轻”产业结构,推动生态文明范式下的发展模式转变;调“绿”发展底色,从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提升方向转型,成都优化经济治理方式,找准动因与路径,诸多“大招”成效卓著。66个产业功能区绿色升级,用生态颜值换产业价值,厚植实体经济的滋养土壤,实现产业绿色化和生态保护产业化,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茁壮成长”,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催生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风生水起”,新经济企业达35.9万户,绿色产业蓬勃生长成为这座城市高质量发展可持续的动力之源。

  新都位于川西平原腹心地带,近年来,重拳治理扬尘污染、挥发性有机物、“散乱污”企业和散煤燃烧设施,在推行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上找出路,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坚持走“产业结构优、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环境影响小、质量效益好、发展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收获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擦亮了千年“香城”这颗璀璨的“蜀中宝玉”“天府明珠”。人民日报权威发布的《2019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报告·绿皮书》,新都区获评“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

  全长16930公里的天府绿道体系,不仅是城市生态绿化廊道“颜值担当”,注重与优化消费环境、促进商业繁荣、助推乡村振兴有机融合,串连起熊猫野趣度假、公园生态游憩、体育健康脉动、天府文化品鉴、未来时光沉浸、农业观光旅游、特色餐饮民宿、自驾露营驿站等功能设施,植入场景化、体验式、互动性更多色调、更多选择消费新场景,激活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市场新需求,激发天府绿道消费活力,催生更多新秀商圈崛起。用商业逻辑赋予绿道“公园经济”新内涵,一举多得,创新提质新兴消费供给,形成强大的引流能力,引领城市新的生活和发展方式,也带来“成都休闲、成都时尚、成都服务、成都消费”品牌美誉度提升,成为国内外游客向往的“诗意的蓉城、四季皆可游,八方皆有乐”。

  共享发展惠民生

  以新发展理念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成都贯穿着一条鲜明的脉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真抓实干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蒋燕先生住玉林小区邀请老同事来举行共贺新春、畅叙友情的聚会后,兴致勃勃带着大家参观“花开玉林”秀美景观、“蜀绣”“川菜”“剪纸”等微型博物馆和公共雕塑、壁画艺术,一幅幅形象生动的生活场景,记载了这个最早开发的小区几十年走过的历史,承载着新旧成都的故事记忆,成为蓉城变迁记忆中鲜活的标签。

  老旧小区改造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是重大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从棚户区和危房改造到老楼加装电梯、背街小巷风貌整治,从历史建筑保护到特色街区建设、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成都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批评和建议,做到政策更贴心、工作更细心、服务更暖心,把各方面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汇聚老旧小区改造强大合力。一街一景、一景一特色、群众智慧,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匠心凝聚,实施对象精准的城市公共服务配套攻坚计划实招硬招不断落地。“社区公园”“林荫步道”“微缩景观”“文化广场”“共享停车”“阅读书屋”“游憩设施”“卫生服务”“智慧平安小区建设”等,一揽子微治理、微更新科学系统而又精耕细作,突出简约适度、清新宜人、绿色低碳、健康优雅,提升居住舒适度和生活便捷度,每一寸都改到群众心坎上,使群众感受到便利和幸福,近在咫尺,不在天涯,住在老小区也能过上现代生活。

  刘昶是一位95后年轻人,2019年从南京审计大学毕业回到成都求职,应聘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在西南建筑勘察设计院审计部做业务助理,应用所学,勤勉工作,把枯燥无味的审计数据分析做成企业风险管理、完善治理、增加价值的“香料”,从一名初出茅庐的新手很快进入业务骨干的角色。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成都把“稳就业”放在更突出位置,针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就业群体,建立求职需求清单和岗位供给清单,做到精准识别,精准定岗,实现供需对接信息化,“月月有招聘、时时有就业服务”常态化,及时为劳动者求职就业和用人单位招聘用工提供针对性公共就业服务。深化就业援助和托底帮扶全覆盖,做到一户一册,不漏一户一人,通过技能培训增强大龄就业者对劳动力市场适应力,提升他们提高劳动参与率,帮助17.68万名失业人员再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就业有保障、挣钱有门路。

  张翌是四川航空公司一名员工,住家在武侯区,但与爱人在双流上班,年前为3岁儿子联系到单位附近一家普惠性幼儿院入托,顺路接送方便,解决了夫妻俩最大的“烦恼”。成都坚持儿童优先的原则,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施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工程,突出“普及”“普惠”、安全优质,新改扩建幼儿园158所,更好实现幼有所育。加大对社会力量开展婴幼儿照护服务、用人单位内设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的支持力度,推动托育队伍建设,对各类早教中心、亲子阅读基地、民办托育机构进行规范,科学合理安排婴幼儿的生活照料、游戏活动,促进婴幼儿身心健康,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让很多年轻父母倍感安心、暖心。

  位于青羊区邻里生活中心的长者食堂“邻老膳餐”助餐点,采用“企业让一点、政府补一点、老人掏一点”的资金保障模式,环境整洁卫生、菜品丰富美味、价格公道实惠,让老人们足不出社区,仅凭办理的“爱心用餐卡”,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就餐膳食服务,范围已辐射整个辖区,有效解决了380余名老年人的就餐难题。类似的老年人助餐服务点,成都已建294个,数量增加与服务升级并重,推动老年人助餐服务体系建设向规范化、品牌化发展。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联动发力,打通普惠养老“最后一公里”,拓展为老服务助老帮扶内容,推出智慧养老、健康养老、文化养老、孝亲养老和共享养老系列“大礼包”,不断满足多样化养老需求,让老年人“老有所安”。

  “子鼠开天”“鼠兆丰年”。成都社区丰富多彩的迎新春文化活动坝坝宴“开席”,老百姓用自演的节目、书写的春联、拍摄的照片、描绘的图画,赞美日新月异新变化的生活,抒发汗水浇开幸福花的喜悦,表达不负韶华新出发的激情,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用平凡的双手作出自己的努力,为家乡建成全面小康新天府、展现新发展理念新蓉城加油鼓劲。(四川省成都市陈晋川 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