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松江G60脑智科创基地、安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苏州市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之江实验室、科恩实验室、优图实验室,过去一年,一个个重大创新平台持续发力,构建起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原始创新先发优势。
——拔除“要素藩篱”,让创新人才流动的通道更畅通。
5月底,为加快打造高水平创新集群、建设环太湖科创圈引领区,苏州高新区召开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会议,重磅发布“人才支持产业创新集群18条”。根据新政,苏州高新区聚焦“2+6+x”现代产业体系,对顶尖人才(团队)给予最低5000万元、上不封顶的支持。
当前,环太湖科创圈和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加快建设,苏州高新区位于“一圈一带”交汇点,为打造一流产业创新集群带来了重大机遇。“人才驱动,首先要驱动人才,我们将通过完善人才全链条服务体系,构建更具竞争力的政策体系,让长三角各类人才创业、工作、生活一切‘都挺好’。”苏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毛伟说。
——寻求“强强联合”,提升产业科技全球竞争力。
随着新格局的形成,长三角的发展要寻求更大范围、更广领域的合作,长三角—粤港澳(无锡)科创产业融合发展区的建设正是典型案例。
无锡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无锡已起草融合发展区建设实施方案,成立无锡—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科技联络处、深交所无锡基地,加快合作建设南山车联网小镇、天安智谷工业互联产业基地、尚贤湖基金PARK等园区,打造跨区域产业协同、经贸交流、金融合作新平台。
“链”上攻坚,在“一体化”中谋求“更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针对疫情反复和“缺芯”“缺”“缺柜”“缺工”等造成的产业链断点堵点,长三角三省一市建立起产业链保供协调互助机制,协调推进产业链复工复产、“芯车联动”、集装箱调度、重点企业园区有序用等,有力促进了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循环畅通和稳定运行。江苏省工信厅专门成立汽车企业保供工作专班,累计向上汽、特斯拉等2家企业安排零部件运输车辆近700车次;为中芯国际、上海华虹、台积等集成路头部企业协调省内配套企业保障原料供应;着力解决上海市经信委商请我省保障惠普(中国)在江苏123家供应商的复工复产和物流保通保畅诉求……
去年5月,江苏省牵头长三角联合开展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行动,成立四大产业链联盟,在“一体化”中谋求“更高质量”发展。集成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四大产业都是目前长三角地区产业规模逐步扩大、各个生产环节较为成熟、内生创新动力强劲的重点领域,过去一年,长三角三省一市在这些关键创新领域各扬所长、形成合力,成果初现。
按照分工,江苏省工信厅牵头组建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链联盟,在联盟推动和政策催动下,目前,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的销售额占全国近30%,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数量占全国约1/3。
这也成为长三角三省一市联合进行“链”上攻坚的缩影。过去一年,三省一市开展长三角产业链协同研究、协同创新,组织开展一批产业链供需对接活动:生物医药领域,召开苏州临床研究服务平台一周年线上论坛暨核酸药物“揭榜挂帅”技术攻关项目专家论证会;机器人领域,召开长三角机器人产业链协同工作推进会,近30家产业链上整机与零部件重点企业开展供需对接;汽车芯片领域,召开长三角汽车子产业上下游对接交流会,58家芯片公司、66家汽车零部件和整车企业参会对接供需交流……
“今年,江苏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深入推进长三角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行动,坚持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更大力度支持和指导长三角产业链联盟发展,着力推动长三角产业一体化发展再上新台阶。” 省工信厅厅长谢志成表示。( 付奇 王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