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京在线>新闻>热点资讯>正文

绿色发展:江苏勠力书写长江文明新时代篇章

        2020-05-25 来源: 责任编辑:

分享到:

  □ “长江生态环境之‘病’,从根子上来说,是发展方式之‘病’、发展理念之‘病’”

  □ 五年来,全省关停退出钢铁产能1931万吨、水泥产能1155万吨,化工园区、化工企业从2017年初的54个、6800多家压减到目前的40个、3400家,沿江1公里内化工企业减少到255家

  □ “我们将以长江儿女的名义,反哺长江的恩泽;我们将以伟大的母语,高唱对长江的颂词;我们将坚守‘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完成时代的命题:将敬畏还给自然,将尊严还给长江。”——这是8000万江苏儿女对长江的宣言

  从唐古拉山脉姜根迪如冰川融化的水滴,汇成长江的第一股水源,淌过荒原草地,冲破高山峡谷,一路浩荡6300余公里,在奔流入海前,孕育滋养出一片富庶水乡。

  这就是江苏。“江”字里那一笔水的灵动,“蘇”字里鱼米的富庶,都源自长江的馈赠和滋养。蜿蜒433公里,长江江苏段串起南京、镇江、扬州、泰州、常州、无锡、苏州、南通8个设区市,润泽沿岸5000多万人。然而在相当长时间里,人们对母亲河却一味索取,忽视了反哺,过度开发利用使母亲河严重透支、不堪重负。

  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

  四年荏苒,大江巨变。沿岸的工厂码头正化身为柳堤苇岸,日渐清澈的江水里江豚活动明显增多……从靠江吃江到靠江护江,大江两岸的江苏儿女变革性重塑“江”与“人”的关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用绿色发展的生态自觉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长江文明新时代篇章。

  觉 醒

  从高空俯瞰长江江苏段,百舸争流,巨轮畅行。虽然只占长江通航里程1/7,江苏段却承载全线七成以上货运量,是长江黄金水道的“钻石航段”。

  靠江吃江。江苏沿江地区以47%的面积,承载全省六成人口、七成投资、八成经济总量、九成进出口;全国百强县前十名,江苏占六席,全部来自沿江地区……整个长江流域没有哪一个省像江苏这样,在沿江负荷如此之重的开发强度。

  过度开发逼近长江承载极限。江苏沿江地区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重要湖库富营养化,生物多样性破坏严重;水源地与码头、化工园、排污口犬牙交错,危废处置、化工污染、饮水安全隐患突出……

  人与江的关系,亟待一次巨变。

  “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启中华民族母亲河“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征程。

  “长江生态环境之‘病’,从根子上来说,是发展方式之‘病’、发展理念之‘病’。”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表示,过去我们对长江更多是索取,这条路已经难以持续,当务之急要回馈反哺、修复长江生态。绿色发展才能永续发展,保护长江就是保护未来,就是为长远计、为子孙谋。

  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全省解放思想大讨论中,江苏从历史与未来、使命与担当、国家战略意图与江苏现实需要三个维度深刻理解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内涵,切实纠正与新思想新理念不相适应的地方,坚决扭转部分干部头脑中的“GDP崇拜”和速度情结,推动发展思路由“开发中保护”向“保护中发展”转变。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泰兴江边的绿色廊道江风徐徐、绿荫点点,成为游人“渔歌唱晚看落日”的好去处。而就在2年前,这里在老百姓口中还是“工厂多,杂草荒,环境不像样”。当地拿出一半以上长江岸线植绿复绿,再现诗意长江。“如果说过去是‘用空间换发展’,现在已经到了‘花钱买空间’的时候,必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要素,让绿色成为长江的鲜明底色。”泰兴市委书记刘志明说。

  “春江潮水连海平”“江流宛转绕芳甸”“江天一色无纤尘”……唐朝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描绘的人间胜境,不能仅是诗篇里的咏叹,更应该焕发新时代光彩。

  共抓大保护,突出一个共字。

  “江苏在全国率先制定长江经济带发展实施规划,把省域全境纳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江苏省发改委主任李侃桢认为,推动长江经济带江苏段高质量发展,不能仅限于沿江8市,而是要把13个市一体纳入,明确各地责任和重点任务。

  根据《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江苏先后出台实施规划、高质量发展意见以及20多个专项规划,建立健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举一反三”机制,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不断提升长江经济带发展含金量、含绿量。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为江苏发展根本遵循,日益凝聚全社会共识。“母亲河养活渔民祖祖辈辈,现在该是我们报答她了。”张家港永联村,船老大沈国华主动结束44年“以江为家,逐鱼而行”生活,和村里其他12户渔民一起谋划转型。如今,他被当地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聘为渔政船船长,每天沿江巡逻,为长江生态保护贡献力量。

  越来越多志愿者加入长江大保护。“我们近期对南京20多条主要入江河道巡查发现,目前的水环境总体较好,但有些地方还存在生活污水偷排。后续将加大监测力度,做好环保宣讲,促进水质改善。”南京绿篱笆先锋队成员盛建说。

  去 疴

  17+11+92+68+528+117,这些数字背后是长江江苏段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更是江苏自加压力、铁腕治理的坚定决心。两次国家警示片披露问题“17+11”个、省级台账问题92个、长江干流岸线拆除项目68个、整治提升项目528个、非法码头清理任务117个……每一个都是“硬骨头”。

  作为主抓长江大保护的分管领导,泰州市副市长徐克俭的感受尤其强烈,“2018年国家警示片披露涉及江苏17个问题中,涉及泰州的就有6个,在沿江八市中数量最多、压力最大。中央和省里整治要求高、时限紧,如果再解决不到位、完成不彻底,心中有愧呀。”

  一场治理攻坚战在泰州大地迅速打响。全市3年投入资金近200亿元,实施长江岸线整治、生态保护修复、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等工程,全力解决突出问题。截至去年底,国家警示片披露的6个问题全部完成整改。

  针对国家警示片披露的长江豚类自然保护区7000多亩江滩湿地被非法侵占问题,镇江迅速行动,仅用半年多时间就彻底整改到位。“经过人工覆土、自然恢复,保护区内水域生态环境迅速改善,鸟类明显增多,江豚戏水再现。”镇江市生态环境局局长王玉华说。

  如果说江豚戏水是昨日重现,那么很多地方就是往日不再。休闲亭、游步道、观潮广场、卵石江滩……江阴滨江的市民没有想到,曾经灰蒙蒙的老煤栈堆场和韭菜港汽渡码头,如今会变成这般秀气模样:一步一景中,尽览母亲河之壮阔,畅享慢生活之闲适。

  江阴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陈福良介绍,通过综合整治,目前江阴港口规划岸线调减到16.85公里,岸线占比48.5%,低于省定标准50%。按照新规划,未来将有更多滨江公园次第“绽放”。

  “下猛药”“出重拳”“零容忍”,一系列“止血缝针”的硬举措瞄准突出环境问题,江苏各地攻坚战接连打响。

  金川河、城南河、外秦淮河……南京坚持治水与治城相结合,一批入江支流由黑臭河蝶变清水渠。全市22个省控及以上断面中,达到或优于Ⅲ类水的比例从2014年的45.5%提高到目前的100%,城市建成区基本消除劣Ⅴ类水体。“原来河水有一股恶臭味,夏天晚上熏得人睡不着。现在水清岸绿,散步的人又多起来了。”在金川河边生活了30年的陈静老人亲眼见证治水之变。

  “改头换面”的还有南通港狼山港区。这里曾是全国最大的进口硫磺集散地,为当地发展立下汗马功劳。但由于基础设施陈旧、环保先天不足,大量硫磺露天堆积,江风一吹,黄尘漫天,不仅让母亲河容颜污损,更让滨江百姓苦不堪言。

  去除环境沉疴,唯有刮骨断腕。5个月时间,南通腾退港口岸线2.6公里、陆域土地1980亩。码头不见了、黄尘消散了,取而代之的是岸边像花园、江水变清澈、市民临江又见江了……更难得的是,腾退出来的土地经过置换,为引进高端资源要素提供了空间;搬迁到下游的集装箱码头也迎来涅槃重生,去年完成吞吐量113.58万标箱,同比增长七成。

  治理污染不讲条件,严控空间不让分毫。“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带来困难挑战,但越是困难,越要保持战略定力,为自然守住边界和底线,决不能再回到粗放式、高污染甚至不安全的发展老路上去。”江苏省省长吴政隆说。

  截至去年底,两次国家警示片涉及江苏的“17+11”项问题整改完成23项,92项省级台账问题整改完成57项,68个拆除项目全部取缔,528个整治提升项目完成485个,117个非法码头全部清理,剩余整治项目正在加紧推进。

  从过去“两岸烟囱耸入云”到现在“无边江景一时新”,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厅长王天琦体会尤深:“这几年,我们聚焦长江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实施‘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污染治理‘4+1’工程等彻底整改,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成效之显也前所未有。”

  嬗 变

  初夏时节,漫步南京滨江风光带,清风扑面、岸绿景秀。对南京市民孙国荣来说,退休后的惬意生活就是沿江边绿道慢跑。在他的记忆中,过去长江基本绕城而过,童年虽临江而居,却望江兴叹,中间“隔”着很多采石场、化工厂,与现在临江又亲江的感受截然不同。

  经过壮士断腕、铁腕整治,持续修复、加快转型,如今南京滨江区域从八卦洲长江大桥到大胜关长江大桥的生产岸线已基本退出,九大“城市客厅”串联起山水城林,一条全长35公里的美丽“南京外滩”呼之欲出,南京加快从背江发展迈向跨江发展。

  南京滨江地区华丽变身背后,是江苏对“重化围江”痛定思痛后对绿色发展的坚定选择。这种“痛”,因为去年响水“3·21”特大爆炸事故一声巨响,曾经“痛彻心扉”。

  “为什么江苏作为经济大省,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今天,化工产业还有如此多的低端环节?”“为什么在铁腕整治淘汰落后产能、污染企业的大形势下,有些地方引进低端项目、保护小化工还如此执着?”……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在“3·21”事故警示教育大会上沉痛地问了“六个为什么”,直指低端化工项目、安全生产事故、生态环境风险等问题,振聋发聩、让人警醒。

  江苏深刻认识到:长江之病,生态环境是表,“重化围江”是根。2018年12月,《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163项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涉及江苏的有17项。江苏主动将“重化围江”纳入问题清单,制定“17+1”问题整改方案,以“钉钉子精神”迎难而上。

  化工产业结构调整不是简单的“加减乘除”,其难度之大,从张家港东沙化工园整体关停可见一斑。

  作为江苏第一个整建制关闭的化工园,张家港东沙化工园涉及化工企业37家、职工逾3000人、资金超20亿元,一直面临企业外迁、关停谈判、关停融资三大难题。经过近5年努力,东沙化工园才实现整体关停,并更名为江南智能装备产业园,重点引进智能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

  破釜沉舟、向死而生的还有沿江大型钢铁厂。2018年11月,宝武钢铁集团与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签约,争取用10年时间,将钢铁冶炼产能逐步由南京迁至盐城;2020年1月,中天钢铁集团与南通海门签署商务协议,将钢铁产能从常州转移到通州湾海门港片区,并同步升级为中天绿色精品钢……宝武梅钢、中天钢铁等沿江钢铁厂易地搬迁,标志着江苏统筹推进沿江地区重化产业战略性转移和沿海地区产业战略性布局取得实质突破。

  实施化工钢铁煤电行业转型升级,统筹沿江产业转移和沿海产业布局,开展重化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一项项重磅措施相继落地,目的只有一个:“砸笼换绿”“腾笼换鸟”“开笼引凤”,深层次调整全省重化产业结构,系统性重构本质安全、绿色高端现代产业体系。

  五年来,全省关停退出钢铁产能1931万吨、水泥产能1155万吨,化工园区、化工企业从2017年初的54个、6800多家压减到目前的40个、3400家,沿江1公里内化工企业减少到255家。

  绿色生产不会一蹴而就,绿色生活更需久久为功。初夏时节,从润扬大桥盘桓而下驶入镇江世业洲,这个44平方公里、不足1.5万人的江中小岛绿树葱茏、繁花似锦。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考察镇江时强调,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是转方式、调结构、上台阶的重要内容。5年多来,镇江牢记总书记教诲,关停整治沿江工业企业,持续开展江滩生态复绿,并投入3300万元建成百余公里、覆盖全岛的污水管网体系,所有旱厕实现生态化改造,杜绝生活污水直排长江。

  “为长江留白,才能为后世留荫。”世业镇副镇长聂永平说,目前村民家家户户都建成三格式或四格式生态化粪池,第一格、第二格发酵沉淀,第三格、第四格水比较清了,还有些微生物,既可以浇菜浇花,又可以当作肥料。

  新 生

  江豚游耍时喷出一串串水柱,引得江边散步的市民驻足观看……近两年,类似情景在南京、扬州、镇江等长江江苏段多个点位不时出现。

  “江豚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了。”南京江豚保护协会会长杨光说,为了持续改善江豚生存环境,南京去年初重新修改锦文路过江通道设计方案,将三塔悬索桥改为双塔悬索桥,为江豚让道。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从濒临灭绝到频繁出现,江豚的命运转变折射中华文明的顽强延续。纵观人类历史,一些古文明因生态恶化等原因致文明枯萎,但长江和黄河孕育的中华文明数千年来一直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史。生态文明理念丰富拓展长江文明内涵。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背后,是江苏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勠力书写新时代长江文明的生动实践:

  厚植生态优先的治水理念。2007年,无锡市从太湖蓝藻污染事件中汲取教训,提出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挂牌治水”,首创河长制,并迅速在全省全国推广。目前,江苏在全国率先高标准构建河长制体系,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带头,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湖长5.7万余人,实现全省水体全覆盖。

  坚持源头治污的系统思维。江苏人吃水八成来自长江,水质安全事关百姓生命健康。泰州率先启动“长江大体检”,全面排查、监测、溯源入江排污口,并对排查出的1222个排污口逐一安装标志牌。江苏还通过大数据平台构建水、陆、空立体式长江监测网,科学运用中医整体观,追根溯源、分类施策。

  创新绿色发展的治理路径。江苏设立绿色发展引导资金、长江经济带发展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精心打造综合型、生产型、生活型、生态型四类沿江特色示范段。如今,南京幕燕、江阴滨江、南通五山等特色示范段连点成片、连片成带,岸绿景美、绵延千里的生态拼图逐渐清晰。

  完善依法治江的制度保障。江苏编制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三线一单”,以沿江1公里为纵深,划定长江岸线优先、重点和一般三类区域严格管控。设立环境资源法庭,实现跨区域全流域保护。截至去年底,全省水环境区域补偿资金累计超过13亿元,跨界断面水质明显改善。

  长江哺育了生命,本身也是“生命”。长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浑然一体,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更是子孙后代生生不息、永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江水不止,文脉不息。纵览长江江苏段两岸,吴文化、金陵文化、淮扬文化、楚汉文化交相辉映,生态共保、文化共兴、产业共融、功能共建深入推进,17座城市进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形成蔚为壮观的扬子江文明城市群。人们正重新审视人与水、人与自然、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书写长江文明新时代篇章,为中华文明不断注入生机活力。

  “一叶飘摇扬子江,白云尽处是苏洋”。从六朝古都南京到江海明珠南通,泽被万世的长江如同一幅积墨绘就的生态画卷,浸染出大江两岸的绮丽繁华。

  “我们将以长江儿女的名义,反哺长江的恩泽;我们将以伟大的母语,高唱对长江的颂词;我们将坚守‘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完成时代的命题:将敬畏还给自然,将尊严还给长江。”——这是8000万江苏儿女对长江的宣言。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刘 亢 凌军辉 通讯员 苏 延

  (原载《瞭望》2020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