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万吨级中试基地中控室。
近日,工信部正式批复国家集成电路特色工艺及封装测试创新中心落户无锡,这是继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后,全省第2家、全国第16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国”字号制造业创新中心“新”在哪里?将如何引领我省制造业创新发展,驱动产业链攀升?
“公司+联盟”,
聚合上下游“最强”资源
特色工艺及封装测试,是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其技术对新一代移动通信、汽车电子、人工智能等领域都起到核心支撑作用。2018年,全球封装代工规模已达565亿美元。不过,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集成电路特色工艺与系统封装产业起步较晚,产业链各环节尚缺少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亟需整合资源。
在此背景下,国家集成电路特色工艺及封装测试创新中心成立显得尤为重要。制造业创新中心的“新”,首先体现在组织构架不同。该创新中心在省级创新中心基础上创建,采取“运营公司+产业联盟”的商业化模式,由华进半导体封装先导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牵头,依托国家集成电路封测产业链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
晋升“国家队”,在华进半导体封装先导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秦舒看来是情理之中,“我们靠的正是创新中心本身的硬实力”。
一组排名可以印证——股东方长电科技、通富微电、天水华天是封测领域排名国内前三、全球前十的企业;深南电路、安捷利科技分别是印制电路板、柔性电路板领域的国内第一,兴森快捷、苏州晶方更是快速印制电路板、硅像素影像传感器领域的全球第一,堪称“全明星”阵容。
创新中心逐渐发展成创新资源集聚地,目前集合全国71家产业链上下游单位,拥有各类研发人员约300人,衍生孵化7家企业,实现80项技术转移,连续3年实现盈利,成为国内最大的国产设备验证应用基地。
秦舒说,摘获“国”字号头衔后,中心任务更加明确——通过知识产权和成套技术的输出,持续支撑国内封测产业技术升级;结合上下游产业链需求,建成行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产业孵化和人才培养基地,加速集成电路国产化进程。
从“创”到“产”,
冲破创新链“死亡之谷”
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另一大功能,是跨越创新链条中的“死亡之谷”,加速技术成果转化为产品落地。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特别指出,制造业创新中心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不能单纯搞研发。去年6月,落户苏州的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成为我省首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同样采用“公司+联盟”模式,联盟成员过百,覆盖纺织行业领域过半国家级实验室、技术中心等研发资源。近一年过去,转化成果如何?
走进该中心全球首条万吨级熔体直纺中试基地中控室,监控大屏上工艺流程和生产现场一览无余。“这里解决的正是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问题。”负责人边树昌说,这套中试装置可进行各种功能性聚酯连续聚合可行性及熔体直纺技术的实验室与产品验证工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环保型国产聚酯长丝FDY(全拉伸丝)油剂的研发及落地,验证了创新中心的转化能力。中心副主任梅锋介绍,在化纤制造过程中,需要化纤油剂保障纤维平滑和抱合,然而我国化纤油剂研发和产业化起步较晚,国内化纤企业使用的化纤油剂90%依赖进口。
为突破化纤油剂“卡脖子”问题,创新中心一边发挥创新集聚优势,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保型化学纤维油剂,实现纤维在加工及应用过程中低VOCs挥发;一边通过产业链协同优势,建立万吨级生产基地,形成不同品种、规格纤维用油标准,现已在3家股东单位推广应用,后续还将面向联盟及行业推广。
“解决行业共性技术供给不足问题,并弥补实验室产品与产业化之间的缺失环节,从而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正是制造业创新中心的价值所在。”该创新中心主任王玉萍说,就在疫情期间,创新中心还发布了提升防护纺织品性能的科研课题,已征集到100多个项目,覆盖上下游几乎所有环节。
对内拉动区域发展,
对外增强国际竞争
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是工信部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快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的重要部署,到2025年,全国计划成立40家左右。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为何如此急迫?
一方面,地区竞合加剧,不少地方都已具备相当实力。我国化纤生产总体规模位居全球首位,其中江苏占全国化学纤维产量三成左右。吴江盛泽是全国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之一。但总体上看,先进功能纤维仍是我国化纤工业薄弱环节,还需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比例。落户于此的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正处于长三角中心位置,有利于发挥我省作为化纤大省的优势,辐射整个长三角,补足产业短板,从而拉动全行业提升。
另一方面,部分先进技术已完成初始积累。随着国家集成电路特色工艺及封装测试创新中心花落无锡,我省拥有了首个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国家创新中心,对整个江苏集成电路产业来说也是一大突破。无锡市副市长高亚光表示,这次立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强势“卡位”,说明处于国内封装测试领域第一排位的无锡具备了向全球前沿技术攻关的实力。
“在封测领域,从技术层面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已经不大,完全具备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能力。”秦舒说,为此创新中心要完成“三步走”的目标——进行共性技术研究等基础性研究;实现首批可转让技术,开发应用导向性产品;先进技术开发和产品开发形成规模化技术转让,“我们计划用10年时间,成为世界一流的创新中心,形成全球影响力。”
省工信厅技术创新处处长李健认为,只有让企业做主体、科学为推力,站在国际化角度将市场、技术、人才、资本等各种要素聚合起来,才能在高端制造业中分一杯羹。目前,我省还有9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正为“升级”准备着,另有20多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在精心培育成长中,“对江苏来说,这些创新中心将能够密切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并向高端攀升;对整个行业来说,将为各个技术领域冲击全球领先位置孕育力量。”(付 奇)
原标题:我省已拥有2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占全国1/8—— “国”字号创新中心,怎样驱动产业链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