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打造我省沿海蓝色增长极,《规划》擘画出六大重点任务: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塑造滨海城乡特色风貌,夯实绿色发展生态本底,完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培育双向开放新优势,推动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日前,随着江苏沿海第二输通道工程整体建成投运,盐城30万千瓦的海上风场成功并网。至此,接入江苏网的海上风集群超过1000万千瓦,规模国内最大。江苏沿海的“三变三线”清洁能源“大动脉”,北至盐城射阳,南至南通如东,全长350公里,打通了我省新能源输送新路径,满足了江苏“北南送”和西北部清洁能源入苏的需要。
海上风的蓬勃发展,是我省沿海地区绿色转型发展的一个缩影。《规划》提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下一步我省将立足现有比较优势,促进海洋产业向新兴领域迈进、特色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重化工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系统推进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展现“生态绿+海洋蓝”,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全面发力,将“蓝图规划”变成“现实画卷”
我省从省级层面制定贯彻落实《规划》的实施意见,从产业转型升级、滨海城乡风貌塑造、生态绿色发展等方面进行任务分解,明确责任分工。“省级层面成立了高规格的江苏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由省委主要领导担任第一组长,省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省发改委将会同各成员单位研究制定年度工作目标任务清单,加强常态化沟通协调,全力推动沿海规划落地见效。”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康介绍。
产业发展是沿海地区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十四五’期间,沿海三市要提高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南通、盐城、连云港应分别向1.5万亿、1万亿、5000亿级工业城市迈进,努力把沿海打造成全省先进制造新增长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周毅彪认为。
国土空间规划对于重塑沿海地区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省自然资源厅二级巡视员赵钧介绍,我省聚焦资源有效保护和高效利用,积极探索沿海地区生态、资源优势转化的路径,合理布局生态、农业、城镇、海洋空间,通过“四个一”保障机制,全力服务保障沿海地区重大项目建设。
守护“碧海蓝天”,我省高度重视沿海地区的生态保护和修复。“我省将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修复并举,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新格局。”省生态环境厅总工程师王燕枫说。
《规划》提出了“提升城镇发展能级,建设现代化滨海城乡带”的任务要求。对此,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刘大威介绍,我省将结合美丽宜居城市建设和美丽田园乡村建设,推动建设一批滨海港城和特色镇村,努力让滨海的城、镇、村、景像珍珠一样串联起来,展现江苏“最美海岸线”。
交通运输是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当好开路先锋。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惠先宝表示,到2025年,沿海地区要基本实现交通基础设施现代化,基本建成“海港领航、陆海统筹、江海联动、双向开放、生态绿色”的现代化高质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一国际枢纽海港、一出海口、一门户”海港体系基本建成,公铁水、海江河联运优势显著发挥,为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拓展新空间、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提供坚强支撑。( 沈佳暄 陈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