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京在线>新闻>时局>正文

让更多“千里马”在江苏大地纵横驰奔(2)

        2022-02-09 来源:互联网 责任编辑:南京在线

分享到:

  筑巢引凤,

  做强聚才高能级载体

  当前,“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大成果”的“集团军”创新,已成为人才与创新要素集聚的新特征。

  以刚刚成立一周年的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为例,超强“智囊团”的支撑下,太湖实验室完整构建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深海多金属硫化物采矿技术体系;协助“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完成首次常规科考应用……在深海探索领域烙下多个“太湖印记”。

  让更多的“千里马”在江苏奔腾,不能没有能策马奔腾的千里沃野。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尽管江苏省内已经聚集了一批高能级科研载体,但在国家实验室和大科学装置等更具有影响力的重大载体平台建设上,仍存在数量和层次上的明显“短板”。

  “人才到不到江苏来,关键取决于江苏有没有适合人才发展的事业平台和产业基础,缺乏聚才的重大平台,必将带来高端人才流失的风险。”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刘加平吐露了自己看法。

  如何破除“短板”,延伸“长板”?刘加平认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和自主可控,既需要依托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也需要发展壮大高水平研发机构,江苏有高校168所,各类研发机构750家,研发人员91万人,亟需优化整合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研机构和科技领军企业力量,加快建设一批重大人才创新载体的步伐。

  从省科技厅了解到,该厅即将开展的重点任务清单中,明确提出要建设人才创新事业高能级平台,依托省实验室、重点科研院所、“双一流”高校、战略型新型研发机构等战略科技力量,实施院地共建,指定支持省实验室建设人才科研特区的政策措施。

  大平台多多益善,但也不能光建不管。省科技厅厅长王秦说,深化重大科技平台用才机制,省科技厅还将加快推进紫金山实验室、姑苏实验室和太湖实验室建设,研究出台“人才科研特区”政策,在赋予更大的用人自主权、人才双向自由流动等方面加大突破力度,推动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

  聚合优势,

  打造区域人才聚集地

  从空中俯瞰,江苏的版图状似一个“独角兽”,开拓、进取、创新是这片富饶省域最为鲜明的标签。市域强、县域强,各有各的产业基础和优势,建好新时代人才强省,需要下好全省一盘棋,凝聚起强大的创新合力。

  “打造各具特色的区域人才集聚地,需要处理好重点突破和协同发展的关系。”省社科联科研中心徐军海研究员说,既要结合各城市现实基础和比较优势,鼓励特色发展、错位发展,形成“一城一特色”,又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意识,推动组团化、一体化发展,促进人才资源跨区域融合互动,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

  在人才高地这块“拼图”上,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和长三角龙头上海的北翼,徐州和南通都要发挥各自优势,努力建成有影响的高水平人才平台。

  靠江靠海靠上海,作为江苏第四座万亿之城,南通在人才的“招兵买马”上聚焦对接上海,融入苏南,打出一套“特色拳”。一方面加强与上海高校院所、产业部门、科创园区、行业协会、猎头机构对接,引进优质人才;另一方面吸引上海等地人才的技术成果来南通转化,打造“孵化在上海、转化在南通”的创新创业新模式。

  数据显示,南通引进的江苏省“双创”人才超40%来自上海,超70%来自长三角区域。这张南通英才的精准画像,也是做好下一步引才工作的精准导航。

  “上个月,我们对外发布了南通‘人才新政3.0’,特别提出为南通企业在上海、苏南等地的离岸创新研发人员提供同城待遇和津补贴。”南通市委书记王晖说。“目前,南通正在高标准建设以南通创新区为核心的沿江科创带,前不久成立了南通科创投资集团,还将成立人才发展集团,全力构建‘如鱼得水、如鸟归林’的一流创新生态,打造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广阔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