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和“调整”,成为江苏开放型经济的两条“主线”。
为提升服务、稳定外贸主体,今年我省上线全国首个报关单位备案场景式服务模块,实现全流程在线办理,1至5月南京海关新增备案企业9014家,居全国海关第一。
更为可喜的是,外贸结构也在持续优化。省商务厅数据显示,前5个月,我省机产品出口8677.6亿元,增长7.3%,占同期全省出口总值的65.7%,其中,太阳能池、手机分别增长80.3%、116.5%。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1957.5亿元,总量增长5.7%,占比降至14.8%。跨境商等新业态也加速成长。
与创新融合,
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6月10日,《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蓝皮书2022》在南京发布。自江苏自贸试验区2019年8月挂牌以来,截至去年,三个片区贡献了全省11.3%的外贸进出口、8.4%的实际使用外资、10%的税收,总结形成近200项制度创新经验案例,9项在全国复制推广。
“江苏高水平开放应该是开放与创新的深度融合,要素流动型开放转向制度型开放。”省商务厅副厅长倪海清说。
推动外贸创新发展是关键。“目前贸易保护主义压力还在,疫情冲击尚未结束,就江苏的具体情况而言,要稳住外贸基本盘任务艰巨。”“开放发展”调研组牵头人、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张二震提醒说,外贸发展的传统出口市场、外贸发展的产业链、服务国民经济发展的进口功能这些“基本盘”绝不能丢,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步伐不能停。
“我们将继续通过试点的手段,不断优化贸易结构、促进新业态新模式融合发展。”省商务厅外贸处副处长周尤说,下一步要加快昆山等国家级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推进张家港保税港区汽车政策和进口口岸建设,推动海门、常熟“市采通”跨境服务平台建设,支持苏州工业园区制造业企业开展新型离岸国际贸易。
提高利用外资质量,为外资企业在苏投资发展“保驾护航”。省商务厅外资处副处长何怀东介绍,我省提出以“四个一”持续提升外资企业服务水平——一个专班,发挥省重点外资项目工作专班作用;一个品牌,持续打造“外企与部门面对面”系列品牌活动;一个平台,办好江苏开放创新发展国际咨询会议;一套政策,加强对外资提质增效的政策支持。
省发改委副主任王显东表示,江苏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0%,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占比接近60%。应支持江苏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鼓励地方开展差别化探索,为全国积累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中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园、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目前,我省在6个国家建有7个国家级和省级境外园区,成为我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平台。
“江苏要利用重大开放平台,积极探索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更大力度促进国内外市场规则和标准的深度融合,提高对资金、信息、技术、人才等要素配置的全球影响力,打造走向国际循环的重要通道和有力支点。”张二震建议。( 付 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