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京在线>新闻>国内>正文

农业文化遗产,“蘇写”鱼米之乡华章(2)

        2023-06-03 来源:互联网 责任编辑:南京在线

分享到:

  多样化的农业文化和丰富的农业文化遗产,承载着历史文化和记忆的“细胞”。坚持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我省农业文化遗产“金名片”越擦越亮,不断续写美丽乡村的故事。

  蜜桃上市季,无锡阳山的桃农们异常忙碌。“大家每天早上5点就到桃园去装箱,一天装400箱左右,基本上都能卖光。”无锡市阳山桃天下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晓琴忙得热火朝天,这几天手头的订单纷至沓来。

  早在宋代,在无锡阳山民间就有种植水蜜桃的传统。历经时代变迁,精耕细作的栽培方式沿用至今,代代桃农的经验与智慧培育出香甜多汁的蜜桃,也由此形成独一无二的阳山水蜜桃栽培系统。

  “阳山水蜜桃从建园开始就特别讲究。一个品种必须同时符合皮薄肉细、柔软多汁、香甜可口等等特点,我们才会选择它。施肥使用的都是优质有机肥、黄豆粉、菜饼,保证桃树根部吸收到充足的营养。一株合格的水蜜桃树,三年结果,五年后才是盛果期,必须精细照顾长达五年。”赵逸人是阳山水蜜桃桃农协会秘书长、高级农艺师。他说,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农业文化遗产,阳山镇建立了水蜜桃研究所,对桃树高效栽培模式、病虫害防治、机械化应用等方面进行探索研究;同时为了保护传统水蜜桃品种,还建立了种质资源圃,保存珍贵的传统品种。

  2017年,阳山水蜜桃栽培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无锡市惠山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张耀荣说,下一步将以建设惠山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契机,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保护好利用好农业文化遗产。作为一项农业文化遗产,无锡阳山水蜜桃栽培系统拉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带动果农就业增收,也积极推动了乡村文旅的发展和乡村文化的传承发扬。

  为更好地留住乡愁记忆,江苏在村落保护、农耕资源开发、农耕文化教育等方面作出积极探索。2013年以来,省政府陆续在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等文件中,多次提到要加强对农耕文化的保护与挖掘;南京、常州、苏州、泰州、宿迁等地纷纷推动农耕文化、学农活动等进校园进社区。2017年9月,江苏以省政府令形式印发《江苏省传统村落保护办法》,在全国率先以省政府规章形式对传统村落进行立法保护。

  入选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地区,在加大保护的同时,通过农旅结合、品牌打造实现产业化梯度发展,彰显出农业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启东沙地圩田农业系统是罕见的滨海临江型农业文化遗产,见证了先民垦牧拓荒、改造盐碱地,在不毛之地上开拓出生存之路的艰辛历程。目前,启东市复原、发展这一沙地人文自然景观,传承弘扬垦牧精神,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苏州吴中区以碧螺春品牌串联乡村旅游节庆活动,举办中国苏州洞庭山碧螺春茶文化旅游节、炒茶能手擂台赛等活动。

  释放更多活力,

  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为深入挖掘江苏农耕文化丰富内涵,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0年,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印发《关于加强农耕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的意见》,旨在从江苏实际出发,加强农耕文化保护与传承,推动江苏农耕文化释放新活力,助力实现乡村文化振兴。

  作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垛田传统农业系统的生命力不仅仅在于维持原貌,更要进一步寻找发展的契机。近年来,兴化市千垛镇借助“河有万湾多碧水,田无一垛不黄花”的自然美景来搞乡村旅游,带动农民发家致富。景区周边家家开农家乐、做民宿。一个月最多的纯收入能达到20万元,最少的也有三四万元。每年为期一个多月的垛田菜花节,能接待游客60多万人次,乡村旅游让垛田传统农业系统焕发了新的生机,也给当地村民带来了商机。

  作为著名的丝绸发源地之一,吴江享有“蚕丝之乡”和“丝绸之府”的美誉。独有的蚕桑传统和非遗传承制作工艺成为现代蚕业融合发展的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