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知吴江蚕桑文化系统入选第六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震泽镇太湖雪蚕桑文化园负责人金晓春喜不自胜。她告诉,特色产业园集农业示范、蚕桑科研、文化休闲、科普展示、生态旅游为一体,每年接待参观者及游客不下20万人次,“现在随着吴江蚕桑品牌进一步打响,我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大发展。”文化园内,资深蚕娘周勤娥如今转型做讲师,给更多的人讲述蚕桑种养和丝绸文化的深厚文化底蕴。
然而,农业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以高邮湖泊湿地农业系统为例,近几年来,随着沿湖地区工业经济的迅猛发展,各种工业污染、生活污染等问题显著增多,这不仅直接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下降,高邮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传承与保护也面临威胁。
此外,当前农耕文化传承还面临文化载体消失的风险。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农村人口加快向城镇转移,农耕文化的载体逐渐湮没,生存空间日渐萎缩,传承保护迫在眉睫。
文化主体也正遭受着断层风险。文化的传承主体是人,农民是农耕文化的创造者和使用者。乡村人口不断减少,使得农耕文化的传承主体与消费主体流失,阻碍农耕文化的延续传播。
“要‘软硬结合’,从江苏实际出发,传承保护优秀农耕文化。”孟德富说,在推动村庄环境面貌改善提升的同时,要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注重科学利用和价值提升,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让农耕文化在新时代释放新的活力。
具体来说,就是要守住村庄、保护载体,激发村庄发展内生活力,聚焦发展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发展生态农业体系、传播推广农民艺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传承耕读文化。同时,加大乡土人才培育力度,提升农民对传统农耕文化的主体意识,增强认同感、参与感。立足本土特色,创新农耕文化传承、保护与发展方式,构建多方参与、多元发展的农耕文化传承机制,激发古老农耕文化的新活力。( 吴雨阳 吴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