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约3329万亩水稻进入拔节孕穗期——
罕见高温,专家支招为水稻“降温”
自8月3日开始,江苏苏南、江淮大部分地区也出现持续高温天气。江苏省气候中心发布水稻高温热害预警,预计至8月14日,江苏将继续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以持续性晴热高温天气为主,沿江和苏南地区最高气温38-40℃,其它地区35-37℃。江苏省气象灾害防御办公室启动高温4级应急响应。
罕见的持续高温天气,对当前水稻生长有什么潜在影响?该如何应对?
8月8日上午9时,室外温度已达38℃,在南京市江宁区淳化街道周子社区,53岁的种粮大户任世如铺好水管、打开水泵向300亩田里打水,接着走上田埂查看水稻,不一会儿已经满头大汗。“昨天已立过秋,天气还是这样热,人受得了稻子可受不了。最近我天天来田里打水,就怕影响抽穗。”任世如种田20多年,很少遇到今年这样持续高温的天气。水稻如果抽穗期处于持续高温天气,收获时会有许多“瘪壳”的稻穗,他只得每天打水来为水稻降温,“我的田多,一旦打水就不能停。前段时间枯水,我们还打了12345热线求助,这两天才好一点。”
淳化街道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农艺师王志强介绍,大埝圩今年6月18日开始栽插水稻,共种植1.2万亩宁香粳9号,目前已陆续进入拔节孕穗期。“水稻到了拔节期要进行穗分化,温度最好在33℃以下,否则就会抑制穗分化,产生空粒,影响收成。我们指导农户白天灌水、晚上排水,调节田间温度,同时喷一些磷酸二氢钾提高水稻抗高温能力。但我们的水源是秦淮河支流,流量较少,所以目前主要工作是做好保水。”
科研人员同样在探索如何用技术为水稻“降温解渴”。这几天,位于南京市溧水区南京农业大学白马基地的研究团队正进行不同品种水稻缓混肥筛选试验,发现不同品种、不同配方的肥料,对水稻体温均有影响。8月7日下午,科研人员在气温38℃下监测发现,宁香粳9号通过施用水稻专用缓混肥,冠层温度最低(32.8℃),比常规尿素施肥的最高冠层温度(34℃)低1.2℃。江苏省重大农推项目骨干、宁香粳9号育成人刘喜教授表示,冠层温度低,对缓解高温热害有一定作用。
在南京农业大学白马稻麦试验示范区,科研人员围绕水稻新品种开展了施氮量、施肥模式、栽培方式等试验示范。现场监测结果表明,适量施氮有利于降低冠层温度,最多降低2.1℃。相同施氮量下,缓混一次施肥可以有效降低高温威胁下水稻冠层平均温度0.4-1.2℃。参与试验的研究生杨弘毅介绍,水稻有呼吸作用,适量增氮或缓混一次施肥技术,可以加快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植株体温。
江苏水稻种植面积约3329万亩,目前大面积进入拔节孕穗期,对高温越来越敏感。为防范热害,8月8日,江苏省和南京市重大农技推广项目(水稻)组举办水稻高温应急响应技术现场交流会,探讨高温应急方案。南京市重大农技推广项目首席专家、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李刚华介绍,今年6月以来持续高温,前期对水稻总体有利,但近阶段的持续高温,对水稻生产是重大挑战。
李刚华建议,农户目前可采取3项措施:一是通过灌溉降低田间温度,有条件的可白天灌水、晚上排水;二是科学合理施用氮肥,维持水稻正常偏深的叶色;三是通过向水稻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等调节剂,提高光合水平,提高水稻抗高温能力。
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四级调研员黄银忠表示,秋粮生产占全年粮食生产较大比重,不仅关乎种粮农民的一年收成,更关乎粮食安全。针对持续高温,8月3日,省农业农村厅已结合天气预报、江苏水稻生产实际,于农技耘App发布预警,建议通过灌溉降低土壤温度、增施氮肥降低水稻体温等方式,有效应对高温,争取水稻高产。( 颜颖 通讯员 杨菲 俞佳宁)
话剧《红高粱家族》主创主演见面会在南京举
无锡今年科创板第一股上市 “锡山板块”再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与省社会主义学院签署战略
江苏省广场舞公益培训进社区乡村活动走进大
南京秦淮区朝天宫街道举办垃圾分类工作现场
无锡高新区欧美同学会四大产业分会揭牌
蜜桃季如约而至 江苏无锡邀中外院士共赴甜
南京江宁区进一步推动家庭农场抱团发展
柯皓老师,一位致力于传播中华易学的
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致力打造“科创+
首届中国(扬州)服务机器人产业发展
无锡“太湖杯”国际精英双创大赛生命
一名深耕易学研究的学者--柯皓老师
盐城市盐渎街道常态开展执法巡查 营
南京“文都青少年暑期研学夏令营”启
常熟蒋巷村入选江苏省首批生态文明建
第五届太湖湾音乐节在常州嬉戏谷举行
摩登汽车MD12首车在盐城经开区下线
摩登汽车MD12首车在盐城经开区下线
不惧“烤”验 穿梭高温热浪中的一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