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京在线>关注>汽车>正文

多地开放自动驾驶汽车上路 李书福称发展智能汽车不能“一窝

        2018-05-11 来源: 责任编辑:

分享到:

近日,一辆Uber无人驾驶汽车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坦佩市公开路面撞伤行人致死的消息,再次引发了全球性的自动驾驶危机。

对于素来备受关注的智能驾驶安全问题,业内也早已呈现出不同的看法。有观点认为,“在技术不成熟的情况下让自动驾驶汽车上路是不理智的,在其足够安全之前,应静心等待。”但也有人认为,“无人驾驶正处于成长阶段,不能因一次事故就否定其未来。”

对此,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沃尔沃汽车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日前召开的2018年智能汽车国际研讨会上表示,“高级自动驾驶汽车从技术日趋成熟,到真正走进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而且注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但不可否认的是,正如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司长年勇所言,“智能汽车就是智能化时代最为典型的代表。随着智能化的快速推进,当前智能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

而记者注意到,就在3月份,北京、上海等地已先后发放了首批自动驾驶车辆路测牌照。随着多地相继开放自动驾驶汽车上路实测,有业内人士认为,此举或将引发全国各地智能网联示范区建设潮,2018年有望成为无人驾驶快速发展的关键年份。

智能汽车不能“一窝蜂”

据记者了解,目前我国进入路测的汽车,大多处于半自动驾驶到高度自动驾驶阶段,并不能完全做到“无人”。“开放道路测试对自动驾驶技术发展至关重要。”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开放道路是更加自然的交通环境,有利于搜集实测数据、了解自动驾驶汽车的不足。

对此,李书福向记者表示,国内发放了首批牌照,值得为之振奋。但美国早在2014年就允许自动驾驶汽车在公共道路上测试。“我们在公共道路测试立法方面,已经有了整整4年的‘时差’。要抢占领先地位,必须立足当下,奋起直追。”

因此,他认为“下一步要让一部分领先技术先上去,不能要上都上,出了事情全部停、一刀切,这是不可取的,应该实事求是,让技术成熟的企业先期夯实。”

“智能驾驶汽车不能一窝蜂,不能像计划生育政策那样,应该是谁技术成熟,谁先上。”李书福认为,自动驾驶汽车公共道路测试的下一阶段,将是部分技术领先企业的商业化上市,“目前来看,这一阶段将在2019年-2021年之间实现”。

李书福向记者表示:“中国拥有世界上最为庞大的汽车消费群体,未来在中国市场销售的自动驾驶汽车,必须符合中国消费者的习惯及道路交通环境。因此中国先天已经拥有了引领世界智能汽车发展的强大市场基础。”

但必须承认的是,“技术发展的速度总是超越法律完善的速度,全球智能汽车发展对现有政策法规的挑战是巨大的,中国只有与时俱进地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才有机会实现引领全球智能汽车发展这一目标。”李书福表示。

因此,他提出三方面倡议,建议鼓励道路状况简单的地区率先实现高节奏自动驾驶的商业推广;吸引培养更多工程研发人员从事智能汽车研发;建议国内外企业与学术机构展开研究,将工作做实。

多项政策支持

记者了解到,3月27日,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发布了《2018年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提出要充分发挥标准对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促进作用,加快落实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中行业急需和通用基础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持续完善智能网联汽车分标委架构和运行机制。

有相关分析人士向记者表示,此次《工作要点》正是针对安全这一核心痛点。无论是对消费者还是投资者来说,相关安全标准的加速制定将有效提振他们对新技术领域的市场信心,也为相关产业发展带来动力。

具体来看,根据《工作要点》要求,将加快推进盲区监测(BSD)等6项已立项国家标准的研究制定;加快推动泊车辅助等2项国家标准的立项工作;统筹推进全景影像监测等6项信息感知类标准预研,适时提出立项;启动预碰撞场景下的自动紧急转向等2项辅助控制类标准的预研。

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司长年勇也在研讨会上透露,“发改委正在制定相关战略,从去年开始征求意见,正在抓紧完善。工作重心就是明确智能汽车干什么、怎么干。”

他表示:“目前中国正在搭建国家级创新平台,以六大系统推进智能汽车战略落地。但这是非常复杂和庞大的体系,要下大力气去推进,任务繁重。”

其中,年勇提到,要以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姿态开展智能汽车国际合作。包括鼓励企业通过国际合作、联合开发、股权投资等多种方式,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支持企业通过跨国并购、合资合作等途径,增强海外研发能力,提高国际影响力与知名度。 (见习记者 陈 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