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人对滨海生态的守护,盐城的鹿知道
冬至时节,麋鹿的旧鹿角渐渐褪去,新的鹿茸悄然长成了,预示着春天即将到来。
麋鹿是原产于长江中下游沼泽地带的中国本土特有物种。1900年,中国的最后一批麋鹿消逝于八国联军的战火中。国家羸弱,生灵涂炭,野生动物也难逃一劫。
新中国成立后,对生态的保护意识逐渐觉醒。1985年起,通过将在英国繁育的麋鹿重新引入中国,盐城的海滨再度出现了麋鹿的身影。如今,盐城的麋鹿已繁衍至5000余头,在自己的故土上奔腾不息。
力风车与候鸟共长天一色,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正应如此。 单中华 摄盐城人对滨海生态的守护,盐城的风知道
盐城因早在战国时期即“煮海为盐”,因“环城皆盐场”而得名。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然而今天的盐城却选择了新的道路——靠海“喝风”。
2021年底,随着江苏沿海第二输通道工程整体建成投运,位于江苏盐城沿海的三峡新能源江苏大丰30万千瓦H8-2海上风项目成功全容量并网发。作为目前中国国内离岸距离最远的海上风项目,220千伏海缆长度达到86.6公里,最远一台风机离岸82公里。
在海滨大力发展清洁的风能,成了盐城的新“风”尚。仅在大丰,2021年,三峡新能源江苏大丰H8-2海上风项目,龙源江苏大丰H4#、H6#(300MW)海上风项目,国能大丰H5#(200MW)海上风场项目已全部建成并网发。沿海滩涂上,林立的巨大风车随风转动,源源不断地供应着力。
在海与陆的交汇处,盐城人正积极探索着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单中华 摄截至2021年底,大丰海上风装机规模达到250万千瓦,占盐城比重超过50%。随着盐城30万千瓦的海上风场成功并网,接入江苏网的海上风集群超过1000万千瓦。江苏沿海第二输通道工程整体建成投运后,能够满足江苏“北南送”和西北部清洁能源入苏的需要,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绿色动能,更好地助力江苏绿色低碳发展。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在海与陆的交汇处,盐城人生生不息;在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结合部,盐城人选择和谐共生,积极携手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