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京在线>新闻>时局>正文

城市更新,“盆景”如何变“苗圃”

        2023-02-12 来源:互联网 责任编辑:南京在线

分享到:

  不仅着眼“有没有”,更要关注“好不好”——

  城市更新,“盆景”如何变“苗圃”

  南京小西湖历史风貌区保留街区原有格局,以院落为基本单元,“一院一策”实施小规模、渐进式更新,让片区重焕光彩;南京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坚持整体保护、有机更新,在保证居住主体功能的基础上,有限开放院落,植入公共功能,激发街区活力……在7月16日召开的江苏城市更新研讨会上,我省城市更新的数个成功案例被业界反复提及。如何推动城市更新从“盆景”变“苗圃”,为群众提供更高品质的生活空间?与会专家学者们进行深入研讨。

  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

  “我国城市发展进入城市更新的重要阶段,由大规模的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从解决‘有没有’转向解决‘好不好’的问题。”住建部总经济师杨保军分析,当前城市发展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包括重速度轻质量、城市体系还不健全、宜居性不足、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有欠账、对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不够等。“综合来看,种种问题反映出城市的整体性、系统性、宜居性、包容性和生长性不足。”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是治理城市病、解决发展短板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动城市开发建设方式转型、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有效途径。据不完全统计,从2020年11月到2021年底,全国411个城市共实施2.3万个城市更新项目,总投资达5.3万亿元,涉及老厂区、老街区、老旧小区改造等多种类型。

  “当前江苏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73%,城市进入存量为主的更新年代。我们要抓住国家推动城市更新行动的契机,系统解决快速城镇化年代累积的城市问题。”省住建厅厅长周岚说。

  今年3月,我省出台《关于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指导意见》,成立省级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围绕既有建筑安全隐患消除、老旧住区宜居改善等7项重点工程进行工作部署。目前,全省上下正紧锣密鼓组织开展城市更新省级试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东南大学教授缪昌文认为,城市应是有温度、有厚度、有活力、有内涵的,城市更新改造不仅要关注物质形体、空间组织和建筑外观,还应更多注重文化历史在当下的传承、创新等。

  现阶段的城市更新行动,与以往相比有何不同?“当前的城市更新行动,要对累积的城市病、百姓的‘急难愁盼’,设计出综合化、一体化解决方案。”省城镇化和城乡规划研究中心主任丁志刚认为,面对复杂的城市发展问题和各种社会需求,在具体更新项目中,很难找到可直接复制的经验,需要设计师进行“陪伴式”设计。

  打造“苗圃”需先画蓝图

  南京安居建设集团和鼓楼区合作的城河村城市更新项目正在推进中。该项目占地2.34万平方米,有居民187户、工企8家。地块内房屋建成年代久,建筑质量差,风貌与周边差距较大,更新需求迫切。

  “项目涉及的现状权属及更新情况较为复杂,腾迁难度较大。”南京安居建设集团副总经理刘建石说,他们为项目确定“守望城河、生长社区”总体定位,从城市空间、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文化延续4个维度共12个板块对这块空间进行整体提升,“留改拆补”并举。比如,保留原有社区公共配套建筑,加强立面整治提升,拆除没有保护价值的房屋,同时补入新建筑,平衡补偿指标。他认为,城市更新项目的规划视角不同于传统的危旧房改造、棚户区改造等,除了关注单地块、单项目的功能提质之外,更需要关注通过更新将城市文化、产业、生活方式进行整体提升,实现对城市有限土地资源的复合利用,形成增补提质的交叠模式。

  城市更新涉及面广,亟需发挥好规划引领这根“指挥棒”的作用。“城市更新需要关注需求导向、民生导向和发展导向。”省规划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梅耀林认为,规划在城市更新中的重要作用体现在,一方面,为城市“体检”找出“病灶”,对症下药,让城市更宜居;另一方面,摸清家底,寻找新动力助推城市持续发展。他举例说,其团队开展的淮安市中央活力区有机更新规划,采取功能改变、空地新建等6种方式盘整片区土地,挖潜约200公顷更新资源,落实10个近期实施项目,为城市持续发展释放新动能。